华裔科学家胡安明无罪释放,“中国行动”计划遭重击

9月9日,联邦法官撤销了前田纳西大学教授胡安明的所有政府指控,并称任何理性的陪审团都不会给他定罪。至此,美国司法部(DOJ)对胡安明的间谍罪起诉以失败告终。 联邦法官在周四的无罪释放动议中表示,法官在庭审期间听取了被告动议的辩论后,决定推迟对此事的裁决。最后,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刑事诉法规则》第29条,宣判胡安明三项电信诈骗和三项虚假陈述罪名不成立。 作为“中国行动”计划被起诉的华裔科学家中第一个参加庭审的人,胡安明自庭审以来一直牵动着在美华人的心。而他无罪释放的结果也将对后面庭审的案子影响巨大。UCA会长薛海培强调,从陈霞芬到郗小星,从王擎到(最近被判无罪的)胡安明,联邦检察官还要起诉多少华裔科学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在司法部停止“中国行动”计划前,联邦检察官还将错误起诉多少华裔科学家,毁掉他们多少职业和家庭。这无异于21世纪美国学术界的翻版麦卡锡主义。UCA呼吁联邦在“中国行动”计划终止前,立即暂停起诉所有因”中国行动“计划被捕的学者和科学家们。

庆祝劳工节:了解美国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美籍华人,在美已经超过170年,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年的劳工节之际,UCA借《经济学人》和百人会的研究,提供170多年来华人在美国各个领域所做的贡献。研究全文可点击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 美国的经济实力,社会韧性和文化活力都因其多样性种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中国移民是第一批来到美国的非本地有色人种。华裔与其他移民群体一起,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美国大约有390万华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 经济贡献从19世纪的交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世纪的太空竞赛和今天的高科技产业,华裔美国人对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从事着基础的餐饮、洗衣店等小型企业,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华人从事医学、教育、工程等技术行业。2019年,华人通过消费支出为美国GDP贡献了3000多亿美元,支持了300万个就业岗位。截止2017年,在美华人企业超过16万家,创造收入约240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30万个。 公共服务贡献美国华人为美国的公共服务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们自19世纪对民权和司法公正的追求确立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先例,包括美国诉黄金德案,确立美国出生公民权的概念;益和诉霍普金斯案,确立了法律平等保护所有美国居民。随着政治权利的加强,美籍华人在公务员和政治活动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2009年至2018年,美国华裔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就业增长了68%。仅在2018年,就有102,000名华人在美国各地方、州以及联邦政府工作。华裔也在美国国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参军和国防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贡献华裔美国人是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具有影响力的一股力量。他们的贡献从民族美食到摄影、电影和时尚,并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主流关注。华裔美国人还积极参与非盈利组织、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为公共卫生和社会福祉作出重要贡献。自2020年3月以来,690多家美国华人草根组织共筹集资金1800多万美元,为医院、养老院、警察局等机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数百万件个人防护装备和餐食。

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怎么办?

有许多孩子都有过不想上学的经历,这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之一。然而,如果父母不做出有效的回应,孩子可能会从不愿上学,发展到拒绝上学,结果导致更大的问题和严重的后果。 孩子们不愿意上学,有时是用语言表达,也有时候可能会通过以下行为表现出来: 上学前发脾气 拒绝起床或穿衣服 害怕坐校车 一遍又一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我能呆在家里吗?我们不能在家上学吗?) 上学迟到 在教室里哭泣 要求去找护士,然后打电话叫家长来接他们 旷课/缺课或提前离校 …… 教育心理学家简·希利(Jane Healy)博士在她的著作《不同的学习者:识别、预防和治疗孩子的学习问题》中讲述了关于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 01 “不愿上学”并非“问题”本身 教育心理学家希利博士说,“每个孩子都可能有不想上学的时候,这很正常,但如果你的孩子反复说这句话,请注意:这可能是“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而并非“问题”本身,引发“不愿上学”的原因,可能是社交问题、情感问题,或者学习问题。 家长需要找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而不要完全依据你的孩子当时告诉你的东西。 “关键的问题是,第一,父母对于此事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去发现在学校里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第二,在找到问题的答案后,父母应该如何解决?是安抚孩子,还是施加压力让他们去上学?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家长必须明白的是——只有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接纳,“改变”才有可能会发生。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接纳 “改变”才有可能会发生 02 问问题和仔细倾听 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很喜欢学校,突然就对学校不感兴趣了——这是一个令人警觉的信号。 希利建议,和你的孩子谈谈白天发生了什么。

UCA讲座回顾|“不再沉默:我们奋起书写”——如何让英文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

2021年5月1日,美国华人联合会(UCA)举行了“不再沉默:我们奋起书写”网络研讨会,开始了纪念为期一个月的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遗产月的活动。本次网络研讨会是UCA一项新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旨在通过专栏文章来表达我们的声音和存在感。 UCA主席薛海培(Haipei Shue)和董事会成员黎观城(Hardy Li)做了致辞,介绍了UCA。 UCA顾问何凯元(Monica He)做主持人。此次活动的演讲嘉宾是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玛丽·C·柯蒂斯(Mary C. Curtis),她介绍如何撰写专栏文章,并在现场就两篇来稿做了编辑示范。罗伯特·W·约翰逊基金会(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传媒部副主任梅利莎·格林(Melissa Green)谈到了非盈利组织和个人如何撰写意见书的问题。 随后,报纸编辑和专栏作者进行讨论、互动。参加这次讨论的有:著名的由《亚特兰大宪法报纸》的专栏版编辑安德烈·杰克逊(Andre Jackson),UCA成员、护士教育家,专栏作者陈健(Lily Chen)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士、专栏作者王曦(Lucca Wang)组成。 UCA媒体负责人常昌富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本次共超过156人(主要是亚裔美国人)参加了网络研讨会,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收到了来自成员的非常积极的反馈和意见草稿。 观看完整讲座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duPd5cjBw&t=1517s。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在注册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1)该调查在注册人中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37个州和11个国家)。 (2)调查样本是自我选择性的,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多数是女性和成年人。 (3)绝大多数注册人表示,在全国范围内用撰写和发表文章这个方式和行为来进行有关亚裔美国人问题的讨论和表达我们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4)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以前写过一篇专栏文章,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很流畅进行语言表达 (5)有关话题的出版物很少,原因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些原因是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提供资源来解决的。 (6)微信是华裔美国人社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 以下是完整数据的简短摘要:

明州华人·五月讲堂|2021会议资讯及去年“传承与参与”回顾

编者荐语:薛海培周末将登上“五月讲堂”论坛,畅谈亚太裔的挑战和机遇。“五月讲堂”由一群明州生活的华人志愿者发起,计划在每年五月举行,展示亚裔在明州方方面面的努力奋斗,探讨亚裔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以此庆祝每年一度的“亚裔传统月”。今年将在5月11日举办。 第一届“五月讲堂”(2020)组委会成员(以姓氏字母顺序排序):梁东林,刘奋发,Amy Liu,王建平,周辰轩。 第二届“五月讲堂”(2021)组委会成员(以姓氏字母顺序排序):梁东林,刘奋发,Amy Liu,王德斌,王建平,伍国光,张雪娇,周辰轩。 五月讲堂今年依然在线举行,时间是5月15日星期六上午11点,包含社区参与、创新发明、青年与未来、文化传承以及明州生活等板块。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填表报名。 “五月讲堂”组委会心声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分享和反思我们融入美国社会的方法、策略、和行动,更加积极地推动社区的建设和社会的变革,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外部对我们的歧视和压力。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增强与华二代的对话与沟通,一方面能推动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另一方面让华二代更多地参与我们的努力,打造出对亚裔裔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美国社会。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表彰华人艺术家在美国传承中国文化所取得的成就,同时鼓励和推动表现华裔历史和生活的艺术创作。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明州华人与各族各界的互动。 ——希望“五月讲堂”成为一个平台,向全社会展示在社会各领域认真踏实生活工作的明州华人群像,推进和主流社会互动的深度和广度。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传达更多关于在美华人的悠久历史、正面形象、以及对社区的积极贡献。 ——希望通过“五月讲堂”,让更多人看到美国亚裔移民在各行各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努力。 ——在看到最近发生的令亚裔痛心的诸多事件后,希望看到我们亚裔团结起来,更希望我们对美国的贡献和参与能被看到、被听到、被认可。 华人社区建设任重道远。欢迎更多朋友加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自己为子孙创建踏实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020 回顾:“传承与参与”2020年注定是现代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全美国及全世界正在和Covid19病毒抗争,没想到雪上加霜,5月25日又因为白人警察用膝盖压在黑人George Floyd的脖子而致其死亡,从而引起美国多州暴乱。在此期间,明尼苏达州的华裔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应对这些挑战。 5月30日,明尼苏达州的华人社区首次主办了五月论坛,以Zoom meeting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对当地社区的热爱,在抗Covid19病毒期间的贡献和踊跃参与的故事。论坛由五名志愿者梁东林,Amy Liu,Sophie Liu,王建平博士和周辰组织,周辰主持,邀请了13位演讲者,其中以明尼苏达州州长Tim Walz和州参议员Foung Hawj作为主要发言人,共有98人参加了此会议。

喜大普奔!美国国会通过《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5月18日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Anti-Asian Hate Crimes Bill),以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针对亚裔仇恨犯罪和暴力行为的增加。该法案在众议院以364票赞成,62票反对通过。 《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由纽约州国会众议员孟昭文提出,夏威夷国会参议员广野(Mazie Hirono)牵头,将在司法部设立一个职位,加快该机构对与新冠肺炎有关的仇恨犯罪的审查,并扩大针对新冠仇恨犯罪的多语言在线举报通道。与此同时,该法案还将鼓励设立国家运营的反仇恨犯罪热线,并针对反亚裔仇恨开展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 孟昭文回忆了过去一年亚裔社区面临的仇恨犯罪。她表示,亚裔社区被迫每天忍受这种偏见和种族主义的攻击,大家已经疲倦于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了!她强调,《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是应对美国第二次种族主义和偏见的必要法案。众议院发言人佩洛西(Nancy Pelosi)也称赞该法案是“解决一场日益严重危机的重要立法。”她强调该法案将加强美国对任何反亚太裔暴力的防御能力,加快政府对仇恨犯罪的反应。 美国华人联合会(UCA)对美国国会以近年来少有的两党合作方式通过了这个华人关注的法案感到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感谢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和参议员广野在此法案通过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领导作用。 UCA会长薛海培先生说“该法案在国会中得到如此高票和两党少有的一致通过,反映了美国社会人心所在。这说明憎恨不得人心,歧视不得人心。这也再次证明我们必须和其他亚裔社会团结起来,共同推动美国社会的平等和正义。” 据悉,该法案于4月份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4票对1票的压倒性票数获得了胜利,只有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表示反对。他认为,该法案过度的收集仇恨犯罪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当地政府越权。 《反亚裔仇恨犯罪法案》将尽快送至美国总统拜登办公室,在拜登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伊利诺伊州参议院57-0一致通过法案,要求学校教授亚裔美国人历史

随着《亚美社区历史平等教学法》(Teaching Equitabl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History, TEAACH)进入最后的投票阶段,伊利诺伊州即将成为第一个要求公立学校将亚裔美国人历史作为其课程的一部分的州。 修改后的《亚美社区历史平等教学法》TEAACH法案(HB376)于5月25日在伊利诺伊州参议院获得了57-0的全票通过。 该法案在参议院修正后将再次回到众议院进行二次表决投票。 该法案成为法律之前的最后一站是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茨克(J·B·Pritzker)的办公桌。 该法案将要求从2022-2023学年开始,伊利诺伊州公立小学和中学将正式要求开设亚裔历史课程,指导学生了解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民权和国家发展方面。 《亚美社区历史平等教学法》(TEAACH ACT)由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江珍妮和伊利诺伊州参议员Ram Villivalam共同发起。 法案发起人之一,伊利诺伊第17选区众议员江珍妮(Jennifer Gone-Gershowitz)表示,亚裔美国人是美国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亚裔在美国相当于隐形人。如果亚裔想要做的更好,获得更多美国人的尊重,那么首先需要美国人取消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开始真正的了解亚裔。 Villivalam是印度裔美国人,他认为解决仇恨犯罪问题需要 “在政府中有更多的代表 “和进行旁观者培训。 “我们也是少数民族,”Villivalam说。”我们需要与其他少数族裔一样确保我们的问题也被放在同一个镜头里,我们站在一起团结一致。” 该法案由亚美公义促进中心 – 芝加哥分部牵头,美国华人联合会伊利诺伊分会(UCA),芝加哥华埠更好团结联盟,以及多个华裔、日裔、东南亚和南亚社团一致支持并推动该法案,亚美公义促进中心表示,自新冠病毒流行以及美国实施封锁以来,美国各地频繁发生反亚裔歧视和暴力袭击。所以自2020年初以来,他们就一致推动该法案。在今年3月亚特兰大发生针对亚裔的袭击后,该法案迅速在伊利诺伊的立法机构获得支持。 法案简介如下: “修改【学校守则】里的课程学习条款。要求每所公立小学和中学在其课程中都包括一个研究亚裔美国人历史事件的教学单元;包括适用于本法令的规定条款。规定美国的历史教学应包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日裔美国人的非法关押的研究,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100步兵营和第442 团作战战斗队的英勇服务。” 然而法案第二部分只要求所有伊州公立学校教日裔美国人历史及其贡献,只字不提排华法案及华工建设跨美国铁路辛酸历史.

同是美国人,何须分种族? ——“华人的马丁·路德·金”后裔访谈

“We are all Americans! Stop Asian Hate!”一部由46名儿童、12位成人志愿参演,专业摄制组义务拍摄制作的公益短片,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热播。片中,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向人们介绍身边的亚裔,“他(她)是我的家人、朋友、邻居、老师、教练、英雄、副总统……” 最后所有的声音汇在一起:“我们都是美国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停止仇恨!”短短的一分钟,简单、朴实、流畅,令人过目难忘。 王坚女士(右一)和她的家人自发自愿编导这部短片的,是一位名叫“王坚”的华裔女士和她的家人。王坚出生于中国的音乐世家,父母曾是中央交响乐团的演奏家;她本人也曾经担任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从1998-2008的10年里还曾以NBC记者的身份多次采访过奥运会选手;她还是著名摄影师  、9次艾美奖得主——Samson  Chan(陈振昌)的夫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众多的身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身份是——王清福的后代。 王清福,是19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华人民权领袖,是最早在美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他曾为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与尊严积极奔走;运筹组建华人参政联盟,出版首份中文报《美华新报》,率先提出“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这个概念,被誉为“华人的马丁·路德·金”。  Scott Seligman撰写的英文版《王清福传》 对这位如今名震四方的民权领袖,自己的曾曾祖父,王坚却惭愧地坦言,自己也是最近十年来才略知一二,还有待加深了解。自己制作这个短片,与其说是受到先祖的感召,倒不如说是源自同一种“责任感”——身为华裔有识之士,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为“维护华人权益”做些什么。  拍摄花絮1 第一次萌生制作视频的念头,还要追溯到震惊全美的“亚城枪击案”。事件发生后,王坚和丈夫带着孩子们去参加ACA San Diego(圣地亚哥华人联盟)和UCA(美国华人联合会)联合发起的纪念活动,14岁的大女儿在听了众人的慷慨陈词后,也主动要求和妈妈一起登台发言,事后,9岁的小女儿说的一句“I never knew they hated us”,更是让王坚深受触动:怎么样才能帮助女儿愈合心中的伤口,给更多的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团结”的种子,消除“种族”的隔阂呢?“我们都是美国人啊,何须分种族!”灵光一闪,王坚便有了制作这个短片的思路。  拍摄花絮2 把一个想法落实成影片,却并非易事。多亏了有专业摄影师丈夫的帮忙,请来了专业的团队义务录制、剪辑,又从社区中请来了近60位不同肤色和种族背景的志愿演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热心投入,历时一个多月才完美收官,一经播出,反响极佳。  拍摄花絮3

《反亚裔歧视、反校园霸凌,父母须知手册》【上篇】(推荐收藏)

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学校可能会遭遇歧视/霸凌/冒犯/欺负,家长们,你们是否了解,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呢? 1: 如何应对微歧视(冒犯) 给孩子的建议: 向冒犯者提问——“为什么你认为这[有趣/真实/恭维]?” 用“我”来表达你的感受——“这让我感到[失望/受伤/激动]。” 练习一下当别人对你有轻微冒犯时,你该如何回应。 给父母的建议: 创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你的孩子能够分享他们被冒犯的经历,不评判是非,倾听、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 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给孩子提供建议,并一起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2: 如何应对歧视和霸凌 你担心孩子被歧视/霸凌吗? 在疫情期间,圣母大学从事心理研究和大学生临床心理咨询的谢维扬博士和她的同事针对华裔父母进行了一项调查,258位家长回答了以下问题: “在COVID-19期间,你有多担心你的孩子(或你自己)受到欺凌或歧视?” 只有4%的人表示,他们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疫情期间受到歧视。22%的人说他们有点担心,48%说比较担心,26%说非常担心。 学校是如何反霸凌的? 美国K-12教育系统的每个学区都会设定该区的反霸凌政策。学校在学生守则和校规里都会明确反霸凌的政策。” 同样的,在大学里,也有相应的校规、上报流程、干预处理机制。 建议父母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看看本校区对于仇恨、种族歧视的政策和规则。 什么样的行为属于霸凌行为? 1.身体攻击(打、推、掐、踢) 2、戏弄和辱骂 3、散布谣言或告诉别人不要和某人做朋友 4、网络欺凌(“现在欺凌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它也发生在家里。”)

UCA WAVES丨同舟共济,助己救人,“精神健康急救”培训项目火热进行中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已经延续了一年多的病毒大流行,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据凯泽家族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简称KFF,该基金会一向聚焦于与医疗保健相关的问题)的一份调查报道称,2021年1月,全美41%的成年人报告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近4倍。 而青年人(18-24岁)报告出现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比例则更高,达到56%。与成年人相比,年轻人报告有药物使用的比例更多(25%对13%),有自杀想法的也更多(26%对11%)。许多年轻人已经处于精神健康不良和滥用药物的高风险之中,可其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治疗。 5月27日,UCA-WAVES项目(详情请看附录)主管,北卡中央大学(以下简称NCCU)护理学院(Nursing School)的Dr. Sujaya 和 Ms. Chen (陈健女士)举办了一场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以下简称MHFA)培训课程,旨在培训出合格的心理健康急救员(现场培训8小时,或在线培训6小时),从而帮助那些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 参加本期培训的人员和讲师。本文图片由陈健女士提供 当天,有三位华裔参加了这个培训,培训后,一位参与者说:“Mental Illness 翻译成中文叫’精神疾病’,在中国文化圈及华人社区,往往因担心对患者人格的贬低而羞于谈论它。其实,它与其它传统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一样,只是一种病,与人格无关。同时它高概率地造成一个生命的早早离去,这让我们对逝者深感惋惜痛心,对活着的亲人来说,伤痛更将伴随其一生。怎样能让大家有更多的知识去了解和包容它;怎样在第一时间发现它并对患者提供帮助;怎样避免生命早逝的悲剧……带着这些疑问,我参加了培训,导师们的讲解很好地解答了上面这些疑问,让我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去帮助身边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本次培训中获得证书的华裔顾先生。 MHFA培训也是NCCU“同伴互助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护士要超负荷工作,身心俱疲,NCCU护理学院意识到疫情给护理学院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推出了Peer Support Program(同伴互助计划),在学生中培训心里健康指导员,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改善心里健康问题。 参与了这个培训的NCCU护理学院的四年级学生Ashley Sherman说:“全职工作并且全职上学本来就很辛苦,而疫情引发的种族问题和社会动荡,对于有色人种的护理专业学生,压力会更大。作为少数族裔护士,我想要有所行动。我希望有人能够看到说:‘嘿,她做到了,我也能做到。’”

1 14 15 16 17 18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