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中国行动”计划失败,美国司法部暂缓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上全力以赴,促使司法部多次起诉中国科学家和在美华裔科学家,并称他们窃取美国机密,同时隐瞒他们和中美双方的关系。现在,随着部分此类案件在法庭上败诉,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批评该计划是针对在美亚裔的歧视,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德(Merrick Garland)领导下的司法部正采取更为谨慎的行动。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加兰德于上周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他不为歧视找任何借口,司法部的主要指责应该是保护民众。他保证,以后此类案件不会再以种族歧视为依据,而只会以其合理性的事实为依据。目前,司法部官员正在采取行动,加强对联邦调查局外地办事处和美国各地检察官正在调查案件的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官员在初期进行更多的细节调查,他们计划对所有目前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美国2020年7月曾指控四名研究人员隐瞒他们与军方的关系,并命令北京关闭其在休斯顿的领事馆。但在今年7月司法部驳回了这些案件。而其他关于“中国行动”计划的相关案件也在法庭上败诉,包括胡安明一案。这些引发了对“中国行动”计划的反对热潮。今年7月,近百名议员要求司法部调查“中国行动”计划,减少以所谓的间谍活动为由,错误地将亚裔个人作为目标的现象。亚裔美国人促进正义协会(AAJC)主席兼执行董事长约翰·杨(John Yang)表示,美国应该暂停“中国行动”计划,因为从目前已经立案的案件来看,大多数案件都不涉及经济和商业秘密窃取。反而,“中国行动”计划会对在美亚裔社区造成伤害。 据悉,“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在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的领导下启动,旨在打击中国“窃取”美国商业机密和技术。目前,虽然司法部仍在继续这个项目,但是现在只有少数的案件被起诉。加兰德表示,他计划对部门员工实施隐性偏见培训,要求员工有限调查和起诉仇恨犯罪和事件,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爆发的针对亚裔的袭击。

成为孩子的精神后援,我们能做什么?-《觉醒》讲座回顾&下期讲座预告

2021年10月24日,美国华人联合会心理健康项目组(以下简称UCA WAVES)举办了一场以预防自杀为主题的免费讲座。 在讲座中,播放了纪录片《觉醒》(Wake Up),在观影后的讲座中,心理健康专家们与听众互动,答疑解惑,一起探讨心理健康和预防自杀的相关话题。 来自37个州的397人注册参加了这次讲座,注册人数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伊州、德克萨斯州和纽约州。73%的人以前从未参加过UCA活动。68%的人表示他们有兴趣参加未来的UCA WAVES活动。 纪录片《觉醒》是由非营利组织“觉醒计划”(Project Wake Up)制作的,该组织倡导扩大心理健康资源,改变人们看待心理健康的态度,提高人们对自杀的认识,鼓励人们对于自杀者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 这部感人的纪录片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影片的核心人物是自杀身亡的瑞恩·约瑟夫·坎迪斯(Ryan Joseph Candice),他是“觉醒计划”创始人的好朋友。 影片还讲述了多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受过自杀困扰的美国人的故事,包括大学生、LGBTQ+社区、美国退伍军人等等。 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影片探讨了特定社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与自杀的联系。《觉醒》还涉及了枪支自杀和预防自杀的枪支管制等问题。影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防止枪支自杀的策略,以及持有枪支的问题。 故事中一再的提到,对于那些受到自杀困扰的人来说,寻求帮助的道路仍然障碍重重。无法获得资源和污名化只是其中两个最常见的障碍。 讨论 除了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杀预防,专家小组还讨论了华裔社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支持在精神健康康复方面的作用。小组成员强调了强有力的支持系统的积极影响。这些支持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教师、校内辅导员和家庭。专家们还谈到了如何从体制上解决资源获取障碍的问题,从而有助于预防自杀。 在家庭方面,专家鼓励父母和孩子之间公开、非评判性的对话。“寻求帮助”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父母可以通过成为孩子生活中第一个给予支持的成年人来培养孩子的这一技能。 在美国,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10大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9)。对于10-34岁的人来说,它是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9年)。 这次《觉醒》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活动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杀预防仍然是影响所有人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在这场大流行期间,以及对那些容易遭受歧视、解雇和种族主义的人来说。 预告 一个“生死攸关”的话题      每年有1100名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自杀身亡。从去年疫情爆发以来,更多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2020年,五分之一的大学生/研究生有过自杀的想法。

UCA华人大讲堂:麦卡锡主义又回来了?

第三场讲座:麦卡锡主义又回来了?时间:10月3日 中午12点(东部时间)内容:与畅销书作家和调查记者共同分享关于麦卡锡主义的看法活动链接:https://tinyurl.com/Return-of-McCarthyism 01 什么是“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在广义上是指用大规模的宣传和不加区分的指责,特别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指控下,造成对人格和名誉的诽谤。这个词语源于1950年代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代表的一种政治态度。麦卡锡认为共产党渗透了美国政府的一些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为了阻止国家被颠覆,他用大规模的宣传和不加以区分的指责,制造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听证去曝光这些渗透。 02 关于演讲者 拉里·泰(Larry Tye):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美国前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曾这样评价拉里2020年的书《煽动家》:”《煽动家》详细的描述了约瑟夫·麦卡锡的一生。作为一名成长在冷战时期的人,我在电视上看到有关麦卡锡的一切。我以为我对麦卡锡十分了解,但是拉里才是真正让这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再次跃然纸上的作家。 Mara Hvistendahl: 美国媒体The Intercept调查记者。Hvistendahl在The Intercept发表了多篇与“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相关的的深度报道。她也是《科学》杂志驻中国的前首席记者。她在最新著作The Scientist and The Spy: A True Story of China, The

亚裔快讯|亚裔美国人与种族身份议题的斗争

《最孤独的美国人》反思亚裔身份标签 加州签署法令在中学推行族裔研究 俄亥俄州参议员促推进亚裔美国人教育 黄艾琳遭遇亚裔男性群体的网络霸凌 南亚裔美国人学生呼吁提高群体可见度 有学习障碍的亚裔学生急需资源支持 洛杉矶唐人街大屠杀150周年 #01 韩裔作者《最孤独的美国人》反思亚裔身份标签探讨亚裔身份的《最孤独的美国人》(The Loneliest Americans)本月中旬出版,作者是长期谈论美国种族问题的韩裔作家、《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Jay Caspian Kang。这本书的主题是希望回答:“亚裔美国人”这个绑定,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据作者解释,书名的含义是指亚裔群体的某种失落感,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而对于亚裔身份的定位和诠释,需要亚裔自己去做,这个过程是一个“孤独的使命”。他认为,尽管亚裔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人口,但种族问题仍然围绕着黑白二元,这让亚裔处于尴尬的境地,亚裔可以更好地重构自己的叙事。该书认为,美国今天的多种族社会现状始于1965年《哈特-塞勒移民法》(Hart-Celler Immigration Act)。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它取消了对亚裔移民的配额限制。作者指出“亚裔美国人”这个词本来是一个侧重种族意识的政治词汇,最早出现在六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今天则主要是一个人口普查时使用的分类法,普通人则很少跟这个词的定位有很强的认同,因为族群的多样性使得这个“亚裔美国人”标签显得太笼统。该书认为身份模糊的原因主要在于:新移民法之后来的移民,跟在更早之前到来的亚裔、及其遭受的压迫之间,没有太多共鸣,对美国的系统性种族主义缺乏经历;移民来源成分复杂,投票倾向也因具体族群而异;阶级成分方面,中上层中产阶级关注的事务掩盖了无证、难民和贫困人群的需求。对于反仇亚运动把过去几十年来针对不同亚洲种族的暴力事件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这样满足了种族意识的叙事需求,仿照黑人运动而将当下的种族主义置于包括“奴隶制、内战、重建、吉姆·克劳和民权运动”的谱系中。但另一方面,对于美国历史的这个侧面的认知,也正是现今“批判种族理论”争议的焦点所在。亚裔美国人身份迷思https://www.nytimes.com/2021/10/05/magazine/asian-american-identity.html寻找亚裔美国人概念的连贯性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under-review/searching-for-coherence-in-asian-america关于亚裔美国人这个词汇https://www.cnn.com/2021/10/14/us/the-loneliest-americans-jay-caspian-kang-cec/index.htm #02 加州签署包括推行族裔研究在内的一系列中学教育法令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最近签署了一项法案AB101,该法案要求所有高中毕业生必须完成种族研究课程(ethnic studies)。种族研究,鼓励对历史进行视角更广泛的表述,包括美洲原住民、拉丁裔和黑人的经历。随着越来越多的州开始提供此类课程,该立法也随之出台。该法案要到2029年才会生效,但学校必须从2025年就开始提供种族研究的课程。纽森表示,该立法将有助于学校向学生展示组成加州的多元化社区,并提高各族裔的学业参与和完成。“如果不包括美洲原住民、非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贡献和斗争,学生就无法全面了解我们州和国家的历史,”议员何塞·梅迪纳(Jose Medina)说。他并感谢相关人士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教育体系的努力,认为AB101是教育平权斗争中的一步。据悉,这个法案是历史性地逾千亿美元的一揽子中小学教育进步计划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关注心理健康的AB309、增强宽带网络的AB41和无障碍服务的AB14等等。 加州教育进步计划法案一览 网络新闻报道 https://www.axios.com/california-newsom-bill-require-students-ethnic-studies-course-0edf3824-f4e4-4c26-a9f3-2cca90232eb1.html 微信公众号资讯 https://mp.weixin.qq.com/s/GlAw7-F594buvrFwKFhXaw

世界吻她们以痛,她们选择报之以歌……

10月16日,美国华人联合会精神健康项目组(以下简称UCA Waves)组织了一场“探讨抑郁、自杀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公益讲座,讲座中首映了由获奖纪录片导演常昌富教授(Changfu Chang)为两个家庭拍摄的纪录片《走出深渊(Stories that save lives)》中的部分内容,再现了精神疾病是如何给彭一玲(Elaine )和Irene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痛苦历程…… 十几分钟感人的影片片段播放结束后,彭一玲女士和女儿Irene出席了线上的座谈会,她们饱含着悲伤的泪水,真诚地告诉大家,对她们来说,录制影片的过程极其艰难,因为需要打开尘封的记忆,宛如重新割开已经结痂的伤口,把过去曾经痛彻心扉的经历,再重新感受一遍……可即便如此,她们也还是心甘情愿。因为,再现这些真实的经历,才能让更多人被触动,唤起更多人对于心理以及精神健康的关注、了解,帮助更多潜在的、或是正在痛苦中挣扎的患者,预防更多的悲剧发生。彭女士说:“我希望那些不幸患了精神方面疾病的朋友能够明白,患病并不等于世界末日,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治疗,希望永远在,生活还能恢复正常。我愿意陪着大家一起走上康复之路。”Irene说:“回忆旧事,令我无比伤痛,可这也是我的生命中极为有意义的部分,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精神疾病的传播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广泛,希望有一天大家在谈论精神健康问题的时候不再有羞耻感,也希望让有同样问题的人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彭女士在生命最黑暗和绝望的时刻,接触到美国精神健康联盟(NAMI),一个全国性的精神健康自助组织。通过NAMI,她学习了“家连家”教育课程,明白了关于精神疾病的知识,以及如何帮助女儿。走出“精神疾病”的深渊后,彭女士和她的女儿Irene都投身于义工的行列,在旧金山湾区成立了MHACC华裔精神健康联盟,大力普及精神健康知识,全美有超过上万人从中受益。彭一玲说:“很多抑郁症病患抱怨说,别人根本无法理解体会他们痛苦的感觉。的确,没有得过这个病,恐怕永远无法感同身受。我自己是从这个深渊里走出来的,也想帮助其他在深渊里挣扎的病患走出来。希望就在不远处,相信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遭遇劫难,有人选择逃避,彭女士和她的女儿Irene选择了坚强面对;当经历生离死别,有人选择沉沦,彭女士和她的女儿Irene选择了化悲痛为警示世人的勇气和力量;世界吻她们以痛,她们选择报之以歌! 关于本次讲座的几个调查数据:01 登记参加这次讲座的共有656人,来自45个不同的州,其中来自加州的参与者最多(96人,占23%)其次是马里兰州、马塞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和新泽西州。实际参加人数为395人。 02 在登记的人中,41-56岁的人占了总数的64%,57-74岁的人占了23%,25-40岁的人占了8%。03为什么参加这个讲座,选择最多的三个原因: 1、倾听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真实经历2、了解更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识,以便于和家人讨论相关问题3、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羞耻感 结语和感谢UCA Waves项目负责人陈健女士(Lily Chen)说:因为时间有限,本次讲座中未能安排足够的时间与听众互动,但在接下来这周末(10月24日)的讲座中,我们会请来四位精神科的专家/医生现场解答大家的问题,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10月24日  周日美东时间晚上 6:30-9:00观看预防自杀和心理健康之纪录片:《Wake Up》导演:Nate Townsend美国华人联合会(UCA)精神健康项目组(Waves)邀请您一同观看纪录片《Wake Up》,并参加小组讨论。这部纪录片是非盈利组织Project Wake Up为改变人们看待心理健康的态度,预防自杀行为而制作的一部非常感人的纪录片,该片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故事,采访对象包括大学生、退伍军人、政治拥趸、变性人、反枪支控制人士等。在观影后的座谈中,心理健康专家们将与听众互动,答疑解惑,一起探讨华人社区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杀预防工作。

首届北美华人摄影展赛——镜头下的疫情(2020-2021)成绩公布

经过四个月的评选,UCA首届北美华人摄影展赛成绩出炉啦!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此次比赛获奖作品,在作品中回顾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这次的摄影展赛是由UCA携手众多伙伴组织共同举办,意在将疫情中那些令人雀跃、遗憾、心痛、恐惧的经历定格在镜头下。此次展赛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十名。具体信息可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QyODUzMw==&mid=2247488807&idx=1&sn=4f4e3405331d1208a0e619861b8d15e8&chksm=e8f7d43ddf805d2b08775136220cdafaf5835879a720661e6251676488370431955fcacb58d3&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本次摄影展赛的评委均为业界专业摄影大家,包括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艺术系终身教授郭兴奎,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贺延光,国家一级摄影师李雄伟,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兼华光摄影学院名誉院长杨恩璞,美国洛杉矶国际摄影家协会理事张宝平。 入选参赛作品将由美国纽约华人历史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并向作者颁发收藏证书。部分获奖作品将计划在美国国会山庄、各地华人博物馆、UCA年会等地进行巡展,视情况适时结集出版。 主办方 美国华人联合会  (United Chinese Americans) 协办方 波士顿华人摄影协会(BCPA) 北美华人摄影协会(CPANA) 维吉尼亚州摄影俱乐部 (VA Photo Club) 美京华人摄影社 (CCACC Photo Club) 旧金山硅谷摄影师联盟(SFPA) 北卡华人联合会(CAFA)

拨云见日,胡安明教授即将重返校园

自美国田纳西大学前终身教授胡安明无罪释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胡教授返回学校,继续任职。而田纳西大学也计划返聘胡安明。 据诺克斯新闻报道,美国高等教育内部论坛(Inside Higher Education)的教职员工参议院主席格罗斯(Louis J. Gross)介绍,美国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29条,撤销了胡安明三项电信诈骗和三项虚假陈述的所有指控,并称任何理性的陪审团都不会给他定罪。他强调,胡安明这个时候更需要的学校的支持。所有的大学都是追求真理的地方,需要坚持非歧视、公正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胡安明教授复职的任何拖延都会破坏所有学者所珍视的原则。 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也在今年7月致函田纳西大学,要求该校返聘胡安明教授,并呼吁给胡安明教授提供全额福利以及受审期间的工资。胡安明的律师此前曾表示,胡安明愿意重回田纳西大学工作。胡安明表示,虽然田纳西大学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返聘他,但这也是整个华人社区的胜利。他目前正在和田纳西大学落实具体任职前的具体细节。

警钟!北卡知名大学5周4起自杀事件……

据北卡州本地媒体WRAL10月11日报道,10月9-10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发生了两起自杀事件,这已经是最近五周内的第三和第四起自杀事件了(两起身亡、两起未遂)。 校长古斯凯维奇校长在周日晚上的一封信中说:“无论是在我们的校园还是在全国,目前都处于心理健康危机之中,我们意识到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在增加。”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表示,自杀是15至34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自杀率飙升。 据Abc11报道,当记者采访在UNC就读的学生时得知,该校的“咨询和心理服务部门”(CAPS,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因为人员短缺,常常需要等待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挂上号”。 该校新闻系教授Deb Aikat说,“当你正在和精神健康疾病做斗争的时候,你需要马上得到帮助,需要倾诉和有人倾听……几周的等待时间就像永恒一样漫长。” 负责该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艾米·约翰逊(Amy Johnson)表示,等待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专业人员流失了。而专业的精神健康辅导专员短缺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UNC,也同样发生在目前全国各地的健保部门。 10月2日的下午,同样是该校的一名才来美国不久的中国新生,因为精神极度压抑被送到医院,幸得北卡华人联合会(以下简称CAFA)和志愿者的陪伴、照顾、关怀和支持,才得以从精神魔障中脱离,安全返回国内。 近期发生在北卡大学的这一系列精神健康危机事件,再次让大家意识到精神健康问题的严峻,尤其让有孩子正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家长们震惊和后怕。 痛定思痛:如何能帮助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孩子渡过难关、走出黑暗、拥抱阳光,重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或许才是家长们、学校、乃至整个社区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陈健是美国华人联合会青少年精神健康项目(以下简称UCA Waves项目)负责人、CAFA外联部部长。据介绍,她所在的学校以及华人社团一直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精神健康意识,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志愿者,加强预防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陈健说,上周四(10月7日)北卡中央大学针对达勒姆房管局职员及该校学生组织了一次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培训。 本月23日,CAFA还将与威克郡精神健康组织(NAMI-Wake)合作,邀请精神心理专家再次开展精神健康急救培训,培训20名志愿者,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额定人数。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精神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放下成见和偏见,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积极预防并储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UCA Waves近期将组织3场精神健康方面的讲座,希望家长们不要错过—— #

亚裔快讯|华裔美国人书写历史的几条好消息

美国华人联合会推出系列访谈 加州圣荷塞为排华历史暴行道歉 哈佛推进亚裔美国人研究 黄柳霜入选的硬币设计揭晓 优山美地建华人贡献展馆 陈宇晖纪念音乐剧重返舞台 华裔潘愉任职联邦地方法院 美国华人联合会UCA推出重磅系列访谈顺应疫情时代新的信息沟通方式,美国华人联合会(UCA)近期筹划了一系列在线访谈和探讨,称为“华人大讲堂”(UCA Talks),围绕着政治参与、社区参与、文化沟通、华裔处境等等现实问题,分别由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和政界人物等主讲。2016、2018年在DC召开的两次美国华人大会,就是以这些领域的话题为主要关注,非常受欢迎。UCA Talks系列,把同样高质量的精彩内容,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更便捷地传递给北美华社,不再受到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截至目前,UCA Talks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杨安泽谈美国政治制度改革的设想,以及政界和民间人士谈如何增进亚太裔美国人历史教育。接下来的讲堂内容分别还有:麦卡锡主义的过去和现在;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谈论海外华人的身份内涵;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nyi)从历史角度看待中国的崛起;马来西亚华人的奋斗历史;与美国犹太人委员会(AJC,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合办的关于犹太人在美国历史的访谈,以及对于华社保持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意义;等等。重磅连环、精彩纷呈,请关注本公众号及UCA其他社交媒体账号以及时获得讲坛资讯。 加州圣荷塞市为排华历史暴行向华埠道歉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后,原已声势浩大的反华运动被进一步合法化,全美诸多中国城都遭受清洗。可能大多数新移民都不知道,1887年,曾经有一定规模的、加州圣荷塞市(San Jose)的唐人街就遭受了一场大火的灭顶之灾。当时该市议会为兴建新市府大厦而宣称华埠是“公害”,在华人饱受歧视的氛围下,华埠遭人纵火烧毁。九月底,圣何塞政府正式为当年的丑行向华社道歉。 主导该决议的市议员劳尔·佩拉雷斯 (Raul Peralez) 表示,该立法是由在疫情期间加剧的反亚裔偏见推动的,他希望提醒人们对亚裔社区的种族主义历史。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了道歉仪式并致辞。加州众议员罗达伦(Evan Low)等表示,这个道歉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特别是有能力和机会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新移民,在享受现在美国的很多自由、机会和多元化社会的同时,不要忘了美国也有黑暗的历史,不能让历史重演。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san-jose-formally-apologizes-arson-chinatown-century-ago-rcna2478 哈佛文理学院获大笔捐赠以推进亚裔美国人研究 据悉,有十名亚裔美国校友一同捐赠了超过4500万美元,用于扩大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亚裔美国人研究项目。这些捐款将提供新的教授职位和研究生奖学金,并资助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这些捐款人当中包括对冲基金经理Joseph

从痛不欲生到重获新生,《走出深渊》纪录片预告短片首映&与剧中人现场座谈

抑郁症是什么?有人说是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有人说是矫情,企图博得众人关注;有人说是心情低落,忍一忍就会过去…… 它藏在生活中隐秘的角落,让人容易忽视。醒来到起床需要几个小时,会被认为是懒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会被认为是休息不好;失眠多梦,肠胃不适,会被认为得了其他疾病…… 以上其实都是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会诱发或加重躯体疾病,会诱发患者施行自残,日积月累后可能会摧毁抑郁患者。 抑郁症,就像是大脑的“流感”,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杀手。 可是,由于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很多人拒绝相信家人(尤其是孩子)患有抑郁症,更加不能接受药物和专业治疗,而是选择忽视或硬撑,最终导致悲剧产生…… 本文的两位主人公,勇敢地走到公众的面前,用她们曾经痛不欲生的真实经历,来告诉大家—— 抑郁症很可怕, 但比它更可怕的是“讳疾忌医” 是逃避和无知…… 走出深渊 01: 彭一玲女士的自述 丈夫去世,女儿和我都病了 我和我的高中同学组成家庭,生下女儿。十多年前我移民美国,努力工作,操持家务,一心成为一位好妻子和好母亲。 但生活并不总是遵循我们希望的路径,精神疾病的挑战不期而至。 我丈夫41岁时因酗酒去世,这对我打击很大。白天,我强颜欢笑地工作,夜夜垂泪到天明。有好几次,我拿着车钥匙开了车门,连先迈哪一只脚上车都要考虑20多分钟。 雪上加霜的是,我还没从丈夫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又遭到更大打击:女儿发病了。 最初的迹象是,女儿连续十几天失眠。我以为她只是学业繁重,建议她多运动来解压。几个月后,女儿的情况愈加严重,认不得学校辅导员,也认不得我,必须强制送院治疗。 在医院,女儿被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五个月内四次进出精神病院。我很绝望,整个人崩溃了。我长时间失眠,不停地哭泣,不敢出门,恐慌和极度焦虑。好几次试图自杀,想带着女儿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一天,我坐朋友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突然觉得朋友开车太快,受不了,要求她开慢点。当时我失控地尖叫,脸色惨白,冷汗直冒。朋友们以为我心脏病发,把我送到医院急诊室,四小时检查下来,没发现身体有问题。 医院建议我去看精神科医生,最终被诊断为恐惧症和抑郁症。 丈夫原来是双相 让我震惊的是:女儿的精神科医生根据家族史判断,我丈夫并非是简单的酗酒,他在大学时就已经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一直用酒精自我麻醉。而我在20年的共同岁月中,对此却一无所知! 回想起来,我丈夫在世时已经有很多迹象: 他有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所不能;有时又非常消极,什么都不愿意做。这其实是很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可是我不懂,只知他酗酒多年,根本没想过他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