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重新定义亚裔的成功: 参政及联盟的力量

Joy Guo 北美新视界2016-09-26

过去几十年中国和印度的移民潮使得亚裔成为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 亚裔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丰厚,但是,他们对公众事务和政治的参与度在美国却是最低的。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且紧迫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社区利益的维护同时也影响我们得以在美国社会冲破玻璃顶的软实力的发展。

刚刚结束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首届华人大会,华人参政议政是重要的议题之一。为此大会特地邀请到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政治及公共政策教授,公共政策学院副主任, Karthic Ramakrishnan 博士来做主题演讲。

据推荐人, 百人会现任会长Frank Wu 介绍, R 教授是全美在亚裔参政投票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掌握最新的详实的相关数据。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事务参与,移民政策,种族政治,族裔认同等领域,负责美国亚裔数据调查,并创立了  AAPIdata.com 网站,为公众提供与亚裔政策相关的数据。R教授近年出版的两本新书题目分别是: Framing Immigrants( 2016), “ The New Immigration Ferderalism (2015) 

R 教授演讲的题目为: Redifining Asian American Sucess,  the Power of Civic engagement and Coalition Building, 重新定义亚裔的成功:  参政及联盟的力量。 以下是他在首届华人大会演讲的PPT。

以下PPT由Ramakrishnan 博士授权发布

R教授演首先讲述了为什么要参与公共事务,  他以华裔作为美国州际铁路的主要修建者却被写在历史之外, 以及美国各地频发的针对亚裔的暴力冲突说明, 如果不参与,我们在经济上的贡献就得不到承认,我们领导力的发展将难以冲破玻璃顶。

他用上届2012大选的翔实数据展示了亚裔与白人, 非裔,西裔等少数民族在大选投票参与度的差距

亚裔族群内, 华裔与苗裔,日裔,韩裔等注册选民与投票选民的差距

在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成人中,亚裔与美国对应群体平均参与度的差距

我们的第二代, 我们的未来, 他们与其他族裔相比政治参与度也有很大差距。

政选投票之外,亚裔在与政府机构沟通,参与当地公共事务会议,竞选募捐等方面的参与率也远远低于美国的平均水平

最后, R教授指出, 参与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要想产生影响需要赋权。

在向各个族裔多位社区领袖先驱致敬之后,R教授提出要想使参与转化成赋权, 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增加投票人数
  2. 扩大对公众事务感兴趣的人口基数,建立战略联盟
  3. 对当地及州政府竞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动员及发声
  5. 战略性(选择性)的报道我们的成就

参会者Sean 在大会微信群里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 “ 年轻人的投票率37% 仍然远远低于白人(46%)及黑人 (53%), 这是会上看到的最冷的数字。 演讲人没有告诉我们为甚么, UCA是否可以组织我们的青年志愿者研究一下这个课题? 这个事实对我们相当读的人还是个盲点。 在我们为Lindy募捐的时候 一位多年好友忠告: 我们新一代没有感受到我们的歧视, 玻璃天花板问题, 折腾什么? 前天我给这位朋友分享了这个数据, 他无言以对。一个政治上不正确的假设可能是: 移民族群文化的强大有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在新的主流社会的额政治行为? 假设以上数据的年轻人主要指移民第二代, 我们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是不是可以考虑如何更有效的扬长避短?“

希望以上感想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华人社区的广泛讨论, 让我们能够更有效的发掘,培养并支持华二代参与公共事务及参政。

编辑: Joy Guo

以上PPT未经授权请勿转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