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月亮女神张爱玲在美国的日子

北美新视界2020-02-18

编者荐语:

在一个个悲怆的现实故事背后,“自爱”二字或许是正确解开一些疑问的钥匙,“低到尘埃里”显然是不对的姿态。情人节给情人,其他的364天的时间,自爱第一,以跟自己约会的心态善待自己。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西弗斯的花园 ,作者Xiao bai 晓白西西弗斯的花园艺术人生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金锁记》

* * *

张爱玲是受欢迎的中国女作家,她关于爱情的名言流传最为广泛,深得人心,成为经典。


月亮是一个不发光的卫星,要靠太阳的反射,才能看到月亮,在希腊古代神话里月亮女神雅典娜是一个冰冷的智慧女神。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关于月亮的绝美描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大部分像她心中的月亮一样悲凉。


“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

张爱玲在她的月亮里滋养了众多凄美的爱情故事,成为永恒的经典。她本人的爱情,就像月亮无法得到照射的另一面,黑暗沧桑。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都不会天色常蓝。”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回顾她与胡兰成的爱情,这个名门傲气女子真的低到尘埃里了,胡兰成各地左拥右抱,她在决定离开他时,仍然倒贴他30万元的稿费,27岁的张爱玲担心41岁的胡兰成没有生活来源。


正如她所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五十年代,这个瘦高清秀爱美的女作家带着对爱情与事业的失望,离开香港坐上开往美国的轮船。


月光照在美利坚也是一样的凄凉。


1956年张爱玲到美国后,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写作,认识了65岁的德裔剧作家赖雅,天秤座的张爱玲与白羊座的赖雅,一见钟情,似乎这两个星座容易一见钟情,三毛是白羊,荷西是天秤。两人3月份认识,8月份结婚,因为张爱玲已经怀孕,赖雅请张爱玲吃饭,并且求婚,但是要求张爱玲打掉胎儿,因为赖雅无经济能力抚养孩子,张爱玲同意求婚,并且为这餐饭买单。


堕胎在当时是非法的,张爱玲怀着十分不愿意的心情,请来了朋友介绍的医生,花了400美元打掉了已经4个月的胎儿,这件事给张爱玲的婚姻也带来阴影。婚姻给张爱玲带来美国身份,她于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65岁的赖雅是爱惜张爱玲的,他本身多病,经常中风,无法工作,要靠张爱玲去写作和翻译来赚钱养活家庭。在和赖雅生活期间,两人搬到纽约,生活负担比较重,几乎花光她的积蓄,她写的英文小说<PinkTear>遭到出版社退稿,据记载,出版社认为她小说还活在旧上海的社会里,里面的人物都是悲剧,看不到阳光。


无奈张爱玲为了生存奔赴台湾与香港,靠写剧本赚些稿费,不料赖雅再度中风,张爱玲又匆忙赶回美国,亲自照料瘫痪不能自理的赖雅,她的生活再次陷入无望,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搬到加州,重新开始生活。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


经历过爱情的惨败,婚姻的折磨,张爱玲在赖雅去世以后,再也没有找过男人,她的爱情,要么全有,要么全无,折腾到最后,只剩下苍白的月光。



清高的月亮女神作家,到了加州,日子并不好过,人世的炎凉,让她对人群包围的世界。保持越来越远的距离,她受邀到伯克利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做研究员,却借故避开人群,几乎不与同事和上级打交道,而是趁着傍晚办公室无人的时候再过来上班。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态度,在任何机构都是无法生存的,果然在不久就离开了学校。


“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


成为自由人的张爱玲,更加隐形,1973年,她定居洛杉矶以后,为了保持孤独,不愿被人打扰,她几乎很少出门,一个月才开一次邮箱,经常搬家换公寓,她经常买罐装食品,几乎不做饭。

据报道,她晚年时候,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为了“躲跳蚤”,据说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按这样算的话,张爱玲搬家次数高达一百八十多次。


“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远道上城按:主要去看医生。,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最后一段公车停驶,要叫汽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


一周搬一次家,应是夸张的说法了,再说洛杉矶也没有那么多汽车旅馆可供她选择。汽车旅馆虽简陋,却定期有人清扫,连床也不用铺,对她倒也正合适。这段期间内,为减轻拖累,她不得不尽量丢弃一些“身外之物”。


最后友人担心她,请了一位工程师朋友帮助她,作为公寓的联系人,帮她找到合适的公寓,即使多年也只见过张爱玲2次,平时都是通电话,1995年9月8号,张爱玲去世一个星期后,房东发现通知这位朋友到公寓。


“这是一个安详的世界,照紫外线的太阳灯还开着,电视机却是关着的。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溘然长逝。她身穿旗袍——是一件赭红色的身下垫着的是一张灰蓝色的毯子。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

她终年75岁,据法医检验的结果,张爱玲大约死于六七天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只知道张爱玲一直有牙病、眼疾和皮肤病,平日易患感冒,没想到她会有心血管疾病。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天才梦》


这是张爱玲17岁时候写下来的一段话,何不是她生命最后的写照?


张爱玲的童年是痛楚的,父母离婚,加上父亲的虐待,渴望父爱的她在24岁找了大他十几岁的胡兰成,36岁时候又找了大她几乎20岁的赖雅,两个男人都耗尽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幻想,她对生活的幻灭,让她拒绝去接受这个社会,本能地活在自己的过去,现实生活的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跳蚤,她因内心恐惧不断躲避,最后无处可躲,只能选择从生活中消失。


童年的不幸,即使是天才也无法得到治愈。月亮女神走了,给我们留下几代人的回忆。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