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为什么来参加UCA美国华人大会 —— 采访《我的杨帮日记》导演陈清

陈清(Ching Juhl)女士是一位电影制作人、影像记者、音乐教授和中提琴家。她有着超过20年关于制作纪录短片、现场演出视频、采访影片等的经验。她成立的媒体工作室,Juhl Media,已经在全网发布了800多个关于社会议题、教育、现场采访、音乐制作等主题的视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1年,她用iPhone拍摄并独立制作了纪录片《我的杨帮日记》(My Yang Gang Diary)。这部90分钟的纪录片讲述了她和其他志愿者在一年时间中,帮助彼时的总统候选人杨安泽进行2020年总统大选的故事。这部影片获得了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曼哈顿国际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长片奖。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陈清女士,和她聊聊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您作为杨帮(Yang Gang)一员,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中帮助杨安泽先生拉选票的经历。您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比较触动的瞬间吗?

其实这一切的开始都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2019年的时候,听朋友介绍,我在纽约去了杨安泽的一个演讲活动,一开始是被杨安泽竞选团队的几位老师的热情打动,后来阅读了杨安泽的书《为普通人而战》(The War on Normal People),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些关于医疗、全民基本收入等政策看法,我觉得他的论证很有说服力,就决定支持他的总统竞选,这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政治活动。像在纪录片中讲述的,我从2019年中旬到2020年杨安泽退出总统竞选之间,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帮杨安泽拉选票。我自己之前也遇到过这种宣传,当时会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但现在觉得游说非常辛苦,一天大约要敲70户人家。我想通过这个纪录片来向大家展示最真实的拉选票过程,以及亚裔和其他族裔的义工对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当时在爱荷华为党团会议(Caucuses)的投票拉选票时,是我这近一年经历中的最高潮。我在爱荷华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杨帮,包括姜铭涛博士(注:姜铭涛博士是UCA的元老,可以查看往期采访对他的采访),也是经他介绍和UCA结缘。当时是2020年初,是中西部最冷的时候,我们就像参加冬令营一样,一起吃住,一起开车出去挨家挨户拉选票。我大部分情况是负责开车的,有时也会下车去敲门。我们有一个规定是,一般是三个人一组,两个人下车去敲门,一个人负责开车和留在车里,如果下车的人5到10分钟内不回来,我们就要立刻联系他,防止意外发生,这些我们都有专门地培训过。其实无论是三人成组,还是我们所有志愿者相聚在爱荷华,这些都体现出团队的力量,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努力。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很多杨安泽先生坚定的支持者都有着不同的职业和背景,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支持他?

我个人支持杨安泽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像我刚才提到的,我看了杨安泽写的《为普通人而战》这本书,我被这本书的逻辑性和强有力的数据和细节支撑所吸引,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且能有效地输出自己观点的人。第二,他是台湾后裔,也是我知道的第一位竞选总统的亚裔候选人,这是亚裔群体在美国的主流政治中历史性的一步,我作为亚裔是肯定要大力支持的。第三,其实我已经有几十年的拍摄影片的经验,所以在帮杨安泽拉选票时,我很自然地就想用镜头来记录下这段经历,一开始拍了一些短视频放到我自己的YouTube频道(@Juhl Media),没想到吸引了很多关注,而且通过互联网也让我知道有这么多杨安泽的支持者,所以我也更受鼓舞地继续参加活动和拍摄。

那当时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您又是如何构思和梳理出影片的框架的?

我一开始参加活动时并没打算拍这部记录片,当时只是出于兴趣想把这一段经历用镜头记录下来,所以都是用手机拍一些短片,这样可以很快地捕捉过程,不过内容也相对粗糙。杨安泽在2020年2月退选之后,一切就突然结束了,这让我思绪万千,回家后也一直在回忆和怀念这段经历。转眼三月因为疫情在家隔离,我就想到要不要把这些片段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于是我就开始回顾这200多个小时的素材。我可以说如果没有疫情,我可能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我首先想出了片名,也就是“我的杨帮日记”,之后围绕这个主题,我开始梳理每个片段的地点、人物、故事,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除了一些随行拍摄,我当时还采访了50多个人,每个时长是5到30分钟不等,我就把全部的片段都看了一遍,记了很多笔记。在串联故事的时候,我主要是根据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的精彩程度来取舍和排列。最后历经八个月,我剪成了初稿。大概2021年1月的时候,我们几个Yang Gang成员在网上聚会聊天,我就提到了我的这个片子,他们看了之后建议我加一些自己的经历,比如我为什么来美国、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等等,因为毕竟主题是“我”的日记,所以我后来又多做了一些补充,最后呈现出大家看到的版本。

除了作为志愿者拉选票,您还用自己的艺术专长创作了这部纪录片,同时也在自己的自媒体频道上推出了很多和教育、政治议题等有关的视频和采访,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您觉得对于有兴趣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人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参与?

首先,我觉得凡是美国公民,既然被给予了投票权,就应该善用这个权利去投选候选人。那么首先要对候选人有全面的了解,比如其推崇的政策、自身的履历、人格品质等等,我们应该自己去做详尽的调查。再进一步,如果你想亲身参与政治活动,可以上网搜索,每个候选人都有自己的活动网站,可以加入做志愿者,报名基本都会要的。其实大到总统选举,小到社区委员会,参加这些活动的途径总是有的,主要看你有没有兴趣去做。我平时也会带着我的儿子去做这类志愿活动,比如在投票站检票,这些小事会逐渐积累,让他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公民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贡献。像今年的UCA大会和青年大会,我就会带着他去参加,利用UCA这个平台来结识其他有识之士。

您的纪录片也会在今年的UCA大会播放,您希望这个影片带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

没错,在7月14号晚上九点半,这部纪录片将在大会上播放,希望届时大家都来观看。其实这个影片主要的故事就是作为选民,如何去帮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来拉选票,我以前也被敲过门,也听人家宣传,但是现在位置互换了,我的体验和心境是完全不同的。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你要在一到两分钟内,让对方从完全没听过这个人,到了解这个人,再到考虑为这个候选人投票,而且你有时候甚至都还没开口,就会被别人拒绝或者轰走,碰壁是经常会发生的。我想起来之前和姜博士拉选票的经历,他拉票是无时无刻而且非常有热情,看到陌生人就聊天。我们之前在路上遇到一个流浪汉,他就上去攀谈,和他介绍杨安泽,聊了一会那个人说饿了,因为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于是我们就带他到附近的餐馆去吃饭,到餐馆我们继续在聊,希望他到时候可以为杨安泽投票,我在旁边就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在整个华人群体中,其实大部分人目前可能选择不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也不会觉得这与自己有关系。我希望通过这个影片去打动他们,让他们了解选举是如何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一个多么辛苦的工作。我们在美华人是有这个责任去参与投票,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