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芳菲未歇,夏木可人 – UCA暑期大学纪实(下)

作为育有三岁娃的华一代妈妈,我平常总是关注家长对华二代的评价:“他们太幸福了”,“我们无法理解他们”,“他们太天真了”,甚至,“他们被洗脑”,“他们不知恩图报”。 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夏天,我加入了UCA首届青少年公民教育与领导力暑期大学的导师队伍。 在听完从亚裔国会议员到罗德学者再到哈佛专家的强大阵容讲座后,华二代青少年们有什么想说的?我决定引导学生就所得的启发针对“赋能华裔美国人(Uplifting the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我以加州著名公共媒体KQED的青少年挑战大赛为蓝本设计了Capstone Project,让150+学生的声音转化为展现华裔社区的媒体内容。

图片

UCA部分展示在全国KQED平台的学生作品有人认为“赋能华裔美国人”应该展现所谓“正能量”或至少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然而,Capstone Project作为媒体内容最珍贵的其实是叙事表达的真诚动人。更何况,勇敢发声本就是华裔鲜少被重视、认可的能力。在授课环节,除了提供斯坦福大学公民思辨课程和其他媒介素养的工具和资源,我格外强调要同时尊重个体经历与宏观研究的包容视野,而不要局限于狭义的“积极”甚至“正确”。 短短一周指导这群青少年,我时而揪心、时而惊喜、但总是感动。 在亚裔仇恨犯罪中被迫审视自己的社区和社会,从学校交友圈窥探肤色与文化的隔阂,到基督教与华裔的碰撞中反思政治环境,我读到华二代的挣扎、痛苦、甚至创伤。 在客家土楼中寻找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灵感,从对妈妈的英语口音羞愧到拥抱自己的移民身份,最终从历史到全球去收集华裔领袖的声音,我看到华二代的创新、自省、骄傲。

图片

前20名音频作品Celina谈自己在客家文化中反思气候变化与华裔身份在性少数群体与华裔身份中找寻自己的认同,从教幼儿园同学中文“老虎”表达自己的独特,到食物、社区、街角去发现华裔社区的美好,我看到华二代的韧性、幽默、眼界。

01

图片

Olivia结合反亚裔仇恨犯罪等事件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反映亚裔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和感受。“我使用的唯一颜色是红色。它表达了亚裔美国人所经历的痛苦(血腥和枷锁)以及所有努力的目标(平权)。跑步的男人是透明的,因为亚裔美国人很容易被社会大多数人忽视。玻璃天花板也是透明的,因为社会不想承认它的存在。”

02

图片

Kevin做了一个关于亚裔美国人领导角色的项目,因为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以某种方式改变这个世界”。 他说,“我从小就知道,每一次‘改变’都始于一个起源和一个想法,也始于一个人……我的目标是激励华裔美国人在一个完全不同但陌生的国家、经济和政治体系中代表自己。”

03

Will和很多学生一样,深感这个科技把人连接紧密的时代中世界前所未有的分裂。“人们经常评判他人,排斥他人。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人虽然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通过描绘一对酷儿非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Will呼吁放下偏见,尊重个体。
还有不少学生选择了制作音频播客作品,不方便分享在此,欢迎大家去KQED https://learn.kqed.org/challenges/  输入我的teacher code TIUQMEMA了解。图片北宋诗人秦观偶感春夏更迭时曾豪言: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的确,四季变换尚且可期,正迈向成年的青少年更值得珍惜困惑与未知、转变与多彩。 四季轮回尚且自然,曾是少年的华一代以及终会不是少年的华二代更该倾听彼此种种。 回到文首的问题,当我拾起非线性、非两分法的眼光,发现芳菲未歇,夏木可人。 而这,以Capstone Project作业师生评比双料第一名Felicity的视频作为结尾再合适不过。我截图几张并附上中文字幕全文,推荐大家看视频完整版。

[ More Sweet and Less Bitter | 多一点甜 少一点苦 (English & Chinese CC)] (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图片

那天,我帮妈妈整理旧相册和文件的时候,她找到一篇爸爸在三十年前写的文章递给了我,是他跟我爷爷奶奶移民美国一年后写的英语作业。他的教授 Ms. Boufis 给他的这份作业打了个B+,我拿到它的当时,还不觉得这篇作文有啥了不起。 当我静心读完这10页题为《寻找我的家人》的文章后,我才意识到它的价值。虽然爸爸的语法并不完美,但它传达的意义却很真诚:它也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并没那么了解我自己的家族故事,里面的许多细节深深的触动了我。 文章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来自我的姑祖父。他说: “让我们多受些苦,少享受些甜,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少受些苦,多享受到甜。”

图片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我父亲讲述了来自广东台山的祖父在日本侵华时期艰难成长的经历。他和我曾祖父一起在乡下放牛,后来为了更好的教育机会独自一人闯荡广州。历经磨难,他终于得以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修火车这个职业终于让他可以憧憬未来美好安定的生活。

图片
图片

我父亲也谈到了我的祖母,她出生在湖南,是个孤儿,没有正正规规去上学的机会,但为了找到工作,她仍然勤奋自学掌握了读写能力。尽管她有全职工作,但她每天都会挤时间回家给四个儿子做午饭。生活的艰辛让她乌黑的秀发在40岁时就全白了。 他谈到我的祖父母为了四个孩子的学费借钱度日的窘迫:这意味着他们过年的时候没有漂亮衣服穿,这也意味着他们为了还债必须加班工作好几个月。 他谈到他们是如何牺牲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移民到美国从零开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当时经济繁荣的美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爷爷奶奶不会说英语,所以他们只能在纽约的制衣厂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从早工作到晚,挣着低廉的工资。 他还谈到了为了自己的后代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最终必须做出的牺牲。 我妈曾告诉过我,在我爸来到美国之前,他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然而,19岁后,他的世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灰色,失去了他少年生活时的友谊和欢乐,取而代之的,是他用蹩脚的英语艰难与人沟通、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努力学习,学习之余为了生活四处打工:在超市里做装袋工、去花店里插花,等等。 他在文章中提到,他其实是有机会去中国的一流大学读书,但为了来美国,他不得不牺牲这个机会。他获得了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的全额奖学金,并接受了它。即使他的能力足以申请像麻省理工学院(MIT)这样的名校。那时我祖父母和我父亲住在纽约法拉盛的一个地下室里。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却需要容纳三个人。污水常常从楼板上面渗下,淹没地板,在墙上留下难看的水印。我祖父母去唐人街的公共交通既漫长又乏味,对不会说英语的移民来说尤其如此。

图片

尽管如此,我父亲主修了计算机和数学,辅修经济学,并以全级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他曾在华尔街工作,在IT领域非常出色,后来还获得MBA学位,并与前纽约市市长 Mike Bloomberg 握手。Bloomberg 亲自探访他的团队,感谢他在克服技术难题时付出的努力。 那些牺牲,那些污水的痕迹,那些兼职工作,都是值得的。在我爸写那篇文章三十年后,他自己的女儿终于不用多苦少甜了。我能够追求数字媒体和通信方面的职业,而不必担心是否能够支持我的父母。最重要的是,我有了这个机会记录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跨越三代人的故事,有着努力和坚持的精神,以及我的美籍华人家庭对成功的渴望。

图片

**特别感谢UCA Youth Program Director Hong Qi信任把如此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负责,更感恩来自全美各地牺牲周末时间志愿帮我一起评审作品的评委Laura Liu,Joey Li,Jing  Liu,Shirley Ma,Vicki Cheng,Xiaoming Dong,Xinyi H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