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杨安泽这回想表达的本意?
新视界 北美新视界2020-04-08
杨安泽日前发出的针对种族主义的文章【点击参阅《亚裔美国人不是病毒,而是治愈的一部分》】,透过亚裔身份的视角提出如何「成为治愈的一部分」的具体主张,但却在亚裔社群引起了不小的质疑声音,尤其侧重于文中的两处:一是在社会的带有偏见的注目下,他自己有时也感到亚裔的不自在;二是以各种投入社会的表现,去表明自己的「美国人」身份认同。有的人读后认为,这是要求亚裔表现忠诚,证明自己「够格」当一个美国人。
但如果按着杨安泽的「人道优先」理念的话,是否「够格」本是一件无需证明的事。我们应当为自己的亚裔身份而骄傲,也为美国人这个身份而骄傲。「美国人」并不是一个跟「亚裔」相对立的身份,而是一种精神和群体的认同【参阅《立足于美国精神的美国华人精神》】。如果一个画面抵得上一千个字,那么以华社现在以人道精神去齐心抗疫的画面,在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上出现,言说效果非常明显。
在回应对于他使用的「美国性」一词的询问时,杨安泽坦诚自己的文章没有说到位,「我并不是要暗示作为亚裔美国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是美国人。我们属于这里,并将继续成为美国社会织构的一部分。」落实到行动上,现在「是时候采取行动去领导和服务社会了」。他进一步指出,「我们社区的关键挑战是代表性(representation)」,做事无论大小,露面最重要——这也算是一句大实话了。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那么服务社区和领导社区是一体两面,背后都是共同的主人翁精神。
杨安泽回应全文地址:
以下文章来自Spectator USA,仅供阅读参考。
作者Melissa Chen,译者Joy Guo,原址:
他的许多批评家最终将“成为美国人”与“白人主义”混为一谈,并做出了错误的假设,即成为美国人是以他们的亚裔身份为代价的。
——摘录
《替杨安泽说几句公道话》
是非不辨,讨白人喜欢,沸腾的菠萝包——这些是杨安泽在分享他对亚裔美国人在冠状病毒时期经历的文章后被用来谴责他的文字。在讲述了最近在一家超市的经历后,杨安泽说,全国范围与日俱增的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和仇外攻击的报道 “令人心碎”,在亚裔稀少的纽约郊区长大,他第一次感觉到对自己的亚裔身份有些不自在和焦虑。
招致谴责的导火索是杨安泽呼吁亚裔们 ” 采取行动,帮助邻居,捐赠,做志愿者, 穿红白蓝相间的衣服,显示自己够美国人来结束这场危机……” 批评者说,本来是受害人为什么还需要用爱国举动表现忠诚,来证明自己够当美国人。
而这并不是杨安泽要表达的本意。
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墨迹测验(Rorschach test)”, 连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Ilhan Omar)也忍不住要说两句。他的许多批评家最终将“成为美国人”与“白人主义”混为一谈,并做出了错误的假设,即成为美国人是以他们的亚裔身份为代价的。这在知名的亚裔餐馆老板黃頤銘(Eddie Huang)对杨安泽激烈批评的推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杨安泽早已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人们惊奇地看到,在将曾经被认为激进的全民基本收入(UBI)概念推向全民意识最前沿一年之后,他的这个旗舰政策如今已被牢固地确立为美国疫情期间必要的经济手段。与更具针对性的福利形式(即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变成为纯粹的货币交易)不同,杨安泽提出的“自由红利”是一种普遍的再分配方法。除了改善每个人的经济前景,它还旨在培育公民意识,呼唤团结和身份认同。换句话说,这是对我们的社会结构的一种明确的非零和的构想。很明显,将此作为唯一追求目标的杨安泽是推进这方面理念的践行者。
追随杨安泽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两件事:对于杨安泽,“成为美国人” 与在“美国人”这个词之前的任何前缀并不矛盾,而且任何误解他“成为美国人” 的呼吁是一场人格运动,不是无知就是虚伪。
也许杨安泽的主要罪过之一是在嗓门文化时代反应不够愤怒。坦率地说,他理应表现出愤怒。但是,杨没有选择自怜,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呼唤团结的人。尽管他在文章中坚定的认为种族主义“显然是错误的”,他也认识到,正如他在竞选集会和邻里访谈多次说的一样,人们的部落本能会因为对未来的惧怕和对经济前景的不安被煽动起来。他试图从同理心角度勾勒出种族主义的根源,并呼唤我们共同的人性,这与其主打“人性为先”理念候选人的身份很契合。
杨安泽是一位精通技术的企业家,他在政治家的海洋中脱颖而出,也是一位注重解决方案的实干家。他竞选纲领之一是“不左,不右,向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拥有如此广泛追随者, 这些人自豪的称自己为”杨帮“ 。杨安泽一直不愿意介入党派之间的指责, 在文章中他说,向种族主义者大叫不要种族主义收效甚微。他希望能超越愤怒和受害者的心态,想一想作为亚裔美国人在国家需要时我们能以什么行动显示我们的团结一致?在这个热情洋溢的号召下,让人怎能感受不到肯尼迪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的气息?
在一个感人至深的TED演讲中,以星际迷航中扮演苏鲁(Hikaru Sulu)而闻名的乔治·武井(George Takei)说:“为什么我会爱曾经背叛我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其他成千上万的日裔美国人被剥夺了不可剥夺的权利,他们的财产和尊严。
然而,正如杨安泽在他的文章中所讲的那样,成千上万的日裔美国年轻人和妇女自愿参军,为在铁丝网围栏下生活的家人的自由,为背叛他们的国家而战。当他们返回家园时,杜鲁门总统对他们说:“您不仅与敌人作战,而且与偏见作战,你赢了。” 武井在谈到他父亲的智慧时说,即使遭受种种不公,他的父亲似乎对美国没有任何怨言。他解释说,美国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珍视这个制度的理想并积极参与这一进程使得其得以实现的人。”
在杨安泽的身上不难看到武井父亲的身影,特别是考虑到他在这个时代风口浪尖上所代表的一切。
亚裔美国人面临的是危机四伏的境地。他们的身份可以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被用作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棋子,种族主义和仇外事件不会很快消失。杨安泽明确反对这些行径,让我们不要无意识地抨击他的良好意图。成为美国人并不意味着不认同亚裔身份,也不是无脑的爱国主义, “成为美国人”是帮助受难的美国同胞,是找到对抗剥夺人性的病毒的解决方案。
如果这不是人性至上,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美新视界
微信号 : UCA-BMX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