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新视界

开学了,遇到这样的教授,就上了吧

Yuki Han 北美新视界2016-08-23

《纽约时报》不久前报道,在哈佛,中国哲学仅次于计算机和经济学,排在最受欢迎课程的前三名。计算机和经济学受追捧很好理解,中国哲学为何能跨越半个地球在美国最牛叉的哈佛走红? 为何哈佛最大的教室座竟无虚席?一切的答案就在那位教中国哲学的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身上

中国课在哈佛,很多学生对于通识课中的伦理思辨类课程(Ethical Reasoning,简称ER)既好奇又心存畏惧。当你打开哈佛的选课网页,随即,著名的ER-18跃入眼帘–这门由迈克尔·普鸣(Michael Puett)任课的《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便是眼下哈佛最当红的“中国课”。 

当2007年普鸣教授第二次开课时,火爆程度难以想象。教室里熙熙攘攘挤满了学生,没有座位的学生便站在阶梯上,走廊里。由于人数远超过了预期,哈佛大学不得已把课堂搬到了校园里最大的集合地–桑德斯剧场。

桑德斯剧场拥有180度环绕舞台的双层坐席,是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舞台中央,普鸣用他低沉的嗓音介绍课程:“如果你严肃而用心地上完整门课,认真地阅读、思考每一个文本,并且尝试将课上所学付诸实践,我许诺:这门课将改变你的生活……


助教团这样一门精彩绝伦的课程,背后助教团队的力量也可想而知。在2014年,选修的726名学生被分成约40个讨论班,助教的阵容就达20多人–可谓名副其实的助教团。担任助教的成员来自学校不同院系,主力则是东亚系的博士生。每周普鸣教授会讲两次大课,助教则会带领上一节讨论课,每个班约18人。为此,助教每周在讨论课前都有一次助教会议,讨论每节课的教课策略、论文及考试题目等等。

为什么普鸣教授的课程人气如此之高?他的一位学生曾一语道破天机,她说“ 这堂课不仅让我改变了对自己,对同辈的看法,甚至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原来普鸣教授通过中国哲学教导这群尚未毕业的孩子,教授他们以创新,反直觉的方式思考,并以这种思考来引导他们的生活。


思维教学普鸣教授要求自己的学生深度阅读诸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原版文献(翻译版),并把学到的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里。例如,试着像孔子一样注意你每天走路、吃饭、与人握手这些细节背后的意义。普鸣教授把中式思考与当下的美式生活结合,帮助那些尚对人生迷茫懵懂的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找到自身的价值。
对于普鸣教授的学生而言,大学四年的收获似乎不是GPA的高低,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普鸣教授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头脑像跑马场一样,被一一登台的、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思想家们“踏”了个遍。更重要的是,这些土生土长的美国大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无形中被改变。这就是这门“中国课”如此被学生们青睐的原因。

如此牛逼的教授教着如此神奇的课程,你是不是也想一睹他的风采呢?神马?你不是哈佛的学生?不用担心!你同样可以近距离来听一堂别开生面的哈佛公开课!

九月八至十日于华府召开的美国华人大会上,普鸣教授将作为受邀嘉宾出席,并在《中国文明与价值》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间已经不多啦,在DC附近的学术迷弟迷妹们还不赶紧来报名!大会青年特价100元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就可以报名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