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ident Trump defended H-1B and Chinese student visas on talent shortage grounds, while his administration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 application fees and cut spousal permits. These contradictory policies drew conservative criticism.
特朗普总统11月11日在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英格拉姆角度》(The Ingraham Angle)节目中为其60万中国学生签证计划辩护,称削减留学生数量将“毁掉”美国大学系统。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2023-24学年有27.7万中国学生在美就读。在回应主持人劳拉·英格拉姆(Laura Ingram)质疑中国学生“窃取知识产权”时,特朗普说,“我把它视为一门生意。”他强调留学生支付的学费远高于本地生,对维持大学运营至关重要。他并为H1B签证项目辩护,称美国缺乏特定技术人才,需要引进外国技术工人:“某些人才还没有,因为人们需要学习。你不能从失业队伍中随便拉人,就把人放进工厂制造导弹。”据报道,印度占了H1B签证持有者的71%,中国则占了12%。 这些表态引发其保守派支持者强烈反对。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在社交媒体批评称,“不应允许60万中国间谍窃取更多知识产权”。前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之子则在电视台呼吁”完全禁止H1B“。特朗普的言论与其政府实际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今年早些时候曾宣布将“激进撤销”中国学生签证,政府已吊销8000份学生签证。在H1B政策上,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申办公司征收10万美元费用,同时收紧配偶签证政策。自10月30日起,H4配偶签证持有者在续签期间不再自动获得工作许可延期,而申请延期可能需要4至12个月。
NEWS 02
特朗普孤立主义为中国扩大影响力创造机遇
The Economist analyzes how Trump’s isolationism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in clean tech, Africa, and India, with a 2025 Trump-Xi summit yielding trades favoring Chinese interests.
一篇《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1月10日刊文分析,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政策为中国在全球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文章指出,中国向受特朗普施压的国家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与我们打交道更可预测”,尽管这种可预测性建立在中国自身利益和实力之上。中国学者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是在全球“叙事战”中取胜的良机。文章列举三大领域的机会:在清洁技术方面,特朗普削减绿色技术补贴并批评各国放弃化石燃料,而中国已主导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和先进电池市场:在非洲,2025年特朗普对南非征收30%关税,共和党威胁削减《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下的免税待遇,而中国随即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免税进口;在印度方面,特朗普贬低总理莫迪,并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惩罚性关税,促使莫迪9月访华参加习近平主持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会议。
Source: Economist
NEWS 03
中科院大学北美校友会成立梁瑞凤任会长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lumni in North America established CASAAA with 1,500 members on October 17-19 in Maryland, receiving state government commendations and featuring six academicians presenting on AI, biomedicine, and green 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美校友会(CASAAA)成立仪式暨首届校友大会10月17至19日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Gaithersburg)举行,近270名来自中科院40多个研究所的校友参加。马里兰州州长韦斯·摩尔(Wes Moore)、州参议员克拉伦斯·林(Clarence Lam)等政府官员为校友会颁发嘉奖证书。曾在中科院化学所担任过研究员的梁瑞凤(Ray Liang)教授当选首任会长。该校友会今年2月启动筹建,6月在华盛顿特区注册为501(c)(3)非营利组织,目前拥有近1500名会员,已成立或筹建12个地方分会,辐射北美约5500名校友。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周琪院士远程致辞祝贺。大会期间举办四场专题论坛,涵盖智能科学、生物医药、职场发展和创业投资等主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郑莹、李朝军,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何苗壮,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范剑青等六位院士专家作了主题演讲,议题包括CO2催化转化、绿色化学、CAR-T细胞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大会宣布第二届校友大会将于2027年在北加州硅谷举行。
Source: Weixin
NEWS 04
加拿大本拿比市就历史上对华裔的歧视正式致歉
Burnaby formally apologized for decades-old racist policies that restricted Chinese Canadians’ rights. Officials acknowledged past harms and pledged measures such as cultural training, Chinese-language safety programs, and greater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ontributions.
大温哥华地区的本拿比(Burnaby)宣布,对历史上实施超过50年的种族主义市政政策进行正式道歉,这些政策曾限制华裔居民的投票权、土地所有权、就业机会及经商权利。市长麦克·赫尔利(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为排华时期(1892年至1947年)历任市政府实施的种族主义与排斥承担责任,“我们的行为让他们、以及所有华裔社区成员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为此,我们今天深表歉意。”华社成员表示,这份道歉对那些家属曾经历歧视的家庭而言,是一个情感上的重要时刻。先人们当年缴纳了人头税、在排华年代艰难生存,但依然选择把加拿大当作家园。作为道歉的一部分,本那比承诺将采取多项举措,包括提升华裔加拿大人对本那比历史贡献的公众认知、为市府员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训、并以中文提供社区安全项目。赫尔利表示,这次道歉不仅是象征性的,更是一项确保城市不再重蹈覆辙的承诺。
Source: Global News
NEWS 05
纽约游行致敬华裔二战老兵
New York’s Veterans Day Parade honored over two dozen Chinese American WWII veterans, with 30+ family members marching to commemorate soldiers who served despite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denying them citizenship rights until 1943.
纽约市11月11日退伍军人节游行首次设立华裔老兵方阵,纪念二十多位华裔二战老兵。逾30名家属从比利时、檀香山、旧金山等地赴纽约参加游行,由草根组织“荣誉与勇气传承”(Legacy of Honor and Courage)主办。2025年恰逢二战结束80周年,这次纪念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约2万华裔美国人参加二战,其中1.3万人入伍时《排华法案》仍在生效,这意味着许多华裔士兵在没有公民身份、无投票权的情况下为国参战。组织联合创始人伍雪莉(Shirley L. Ng)表示:“令人震撼的是,许多二战华裔士兵甚至不是公民,他们在捍卫一个不给予他们公民权利的国家。”2018年,华裔二战老兵集体获颁国会金质奖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伍雪莉表示,这项工作也是推动将华裔美国人历史纳入纽约及全美学校课程的倡议的一部分。
Source: AsAmNews
NEWS 06
亚利桑那大学亚裔中心被迫更名引发抗议
University of Arizona forced its Asian Pacific American student center to drop “Asian” from its name in May, sparking student protests and coalition-building efforts amid Trump administration pressure on campus DEI programs.
亚利桑那大学亚太裔学生事务中心(Asian and Pacific American Student Affairs)今年5月被校方强制更名为“莲花休息室”(Lotus Lounge),不得在名称中使用“亚裔”字样。该校大三学生、亚太裔学生委员会联合主席陈卡罗(Carol Chen)表示,校方选择在学生离校后宣布这一决定,“似乎是想避开学生的反对”。这一变化发生在特朗普政府开始打压校园多元化项目(DEI)的背景下。同为学生委员会成员的大二学生奥霍娜·希尔(Auhona Shil)说:“我们很难接受,必须选择一个涵盖所有亚裔群体的新名字,却不能使用‘亚裔’这个词。”她指出更名让新生感到困惑,也削弱了现有成员的身份认同。校方同时裁撤了所有中心主任,将6个文化资源中心合并为“学生文化与参与中心”。本学期校方开始与学生举行“倾听会议”,学生们于11月6日成立“全文化资源中心联盟”(All-CRC Coalition),联合其他族裔学生组织共同行动,将于11月15日举行市政厅会议,拟邀请州议员参加,推动校方正式拒绝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以联邦资助换取保守派政策的“公约”。
Source: AZPM
NEWS 07
99大华CEO谈亚洲超市融入美国主流
99 Ranch Market CEO Alice Chen shared at Grocery Impact 2025 how her parents’ Taiwanese immigrant business grew from one store to 60+ locations across 11 states, making Asian groceries increasingly mainstream in American retail.
大华超市(99 Ranch Market)首席执行官陈婷如(Alice Chen)11月初在佛罗里达奥兰多举行的“超市影响力2025”(Grocery Impact 2025)会议上分享了这家华人连锁超市的发展历程。陈婷如是来自台湾的移民二代,其父母40多年前在洛杉矶南郊创办99大华,初衷是满足亚裔美国人对家乡食品的需求。如今该连锁已发展到11个州60多家店,成为美国最大的亚洲超市。陈解释,谐音“久久”的“99”在中文里代表长寿,也意味着“永远可以做得更好”。她说,“小时候考试得了99分,虽然很好,但那1分呢?能不能做得更好?”陈婷如表示,亚洲食品正在“迎来高光时刻”,传统超市也开始将亚洲调味料整合到常规货架。面对H Mart等亚洲超市竞争者的增长,她表示欢迎:“竞争让我们所有人都变得更好,赢家是消费者。”她提醒传统超市,多元化营销不应流于表面:“不仅仅是翻译标签、增加标识,而是真正理解文化深度和消费者需求。货架上的多元化也应体现在团队和领导层的多元化上。做好这一点,才能让美国零售业更加多元和有韧性。”
Source: Progressive Grocer
NEWS 08
滑雪明星谷爱凌在三条赛道上突破性别边界
At 22, Chinese-American freeskier Eileen Gu balances elite athletic competition, Stanford studies, and fashion modeling, using her platform to challenge gender stereotypes and inspire young women across multiple fields.
红牛(Red Bull)最新节目《冬季英雄》(Winter Heroes)专访了22岁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Eileen Gu),盛赞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定义“多面人生”。这位在大跳台和U型场地项目上均有建树的华裔选手,同时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生和时尚模特,她的故事展现了新一代华裔女性运动员如何在多个领域开拓空间。谷爱凌3岁开始滑雪,7岁加入滑雪队时是队里唯一的女孩,直到她14岁。她在节目中回忆作为小女孩承受的贬抑,这些偏见让她感到“背负着不公平的重担——如果我表现不好,就会印证人们对女性运动能力的偏见”。面对质疑。她选择加倍努力,“像比赛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比赛”成为她的座右铭。2024年,她在冬季极限运动会(Winter X Games)U型场地项目夺冠,并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斩获四金。专访说,从14岁起兼职模特的经历,让谷爱凌对女性身份有了新的理解。“时尚界让我意识到,不必为了融入男性主导的空间而打扮得像男孩。你不需要为了展现力量而妥协自己的表达方式。”她同时在斯坦福攻读商科,利用酒店房间、化妆间和赛后间隙完成学业。“我很幸运能把运动、学术和时尚这三件最爱的事变成我的生活”,她对CNN表示,“这让我觉得有责任让其他年轻女性知道,她们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Source: Red Bull
NEWS 09
“永远的外国人”刻板印象仍困扰亚裔
Despite over 20 million Asian Americans in the US, the “perpetual foreigner” stereotype persists, with Asians frequently asked where they’re “really from” and facing various harmful stereotypes affecting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opportunities.
尽管美国亚裔人口已超过2000万,但“永远的外国人”刻板印象依然存在。无论是韩裔、日裔、菲律宾裔还是华裔美国人,即使在美国出生长大,仍经常被问“你真正来自哪里”。这种偏见削弱了亚裔美国人的双重身份认同,将他们视为“亚洲人优先、美国人其次”,无论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专题文章《现代世界中不应存在的17个亚裔刻板印象》指出,这种“永久外国人迷思”被用来将亚裔排除在西方文化之外,即使许多亚裔家庭已在北美扎根数代。除了这个标签,亚裔还面对其他刻板印象,包括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神话,即认为所有亚裔在学业和数学方面拥有天赋因而不需要被惠及。专家认为,加强亚裔美国人历史教育对于打破这些叙事至关重要。从电影、课堂到职场,亚裔在日常互动中不断遭遇这些刻板印象,影响他们的归属感、自信心和发展机会。挑战这些无意识偏见和有害假设,需要整个社会的持续努力和反思。
Source: Bored Panda
NEWS 10
美国音乐家爱上中国音乐与华人社区
Princeton University composer Vince Di Mura found new creative inspiration in Chinese music, forming a jazz fusion band that has performed over 100 shows and premiered a work dedicated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New Jersey on October 25.
普林斯顿大学刘易斯艺术中心(Lewis Center for the Arts)驻场作曲家文斯·迪穆拉(Vince Di Mura)用中国音乐找到了创作新声音。这位意大利裔美国音乐家三年前开始接触中国音乐,如今已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一员,他的乐队“夏日微风中国爵士融合乐团”(Summer Breeze Chinese Jazz Fusion Ensemble)已演出超过百场。迪穆拉的中国音乐之旅始于2023年,当时华人社区成员范文迪(Wendy Fan)在他的演出后问:“你能把中国音乐改编成爵士乐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他开始学习二胡、琵琶、唢呐等中国乐器,与华裔歌手查莉娜(Lina Zha)、琵琶演奏家杨靖(Yang Jin)等合作,将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国经典改编为爵士乐。范文迪说,有中国留学生听到他的演奏后拥抱他,说有回家的感觉。10月25日,迪穆拉在新泽西特伦顿战争纪念馆(War Memorial in Trenton)首演新作《美丽机器》(Oh God … Beautiful Machine),其中20分钟的第二部分《食火鸡》(The Cassowary)献给华人社区。
Source: China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