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ofessor Jian-Ping Wang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high-powered rare-earth-free permanent magnet, with his company Niron Magnetics addressing critical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ies.
明尼苏达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王建平(Jian-Ping Wang)历时二十余年,研发出全球首个无稀土高性能永磁体,为摆脱对中国稀土材料的依赖提供解决方案。王建平团队2010年成功合成铁氮永磁体Fe₁₆N₂化合物,其磁性比市场同类产品强18%,2011年实现永久磁化。201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和硅谷风投支持下成立Niron Magnetics公司,采用铁氮永磁体彻底替代稀土材料。王建平在明尼苏达大学已提交99项披露和118项专利,为该校现任教员之最,并获2025年度教师创新者称号。
目前全球90%稀土材料产自中国。今年初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停止向美国出口这些材料,供应链脆弱性凸显。Niron首席运营官约翰·拉尔森(John Larson)透露,关税宣布当天就接到一家900亿美元公司采购官的求助电话。公司已获超过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沃尔沃汽车、西部数据等,并入选《时代》杂志2023年度最佳发明。Niron近期在明尼阿波利斯东北部启动商业试验工厂,计划2027年初在明尼苏达州萨特尔市(Sartell)开设全面生产工厂,预计创造175个高薪就业岗位。
NEWS 02

联邦上诉法院驳回记者保护消息源请求
A federal appeals court upheld a contempt order against journalist Catherine Herridge for refusing to reveal sources about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 Yanping Chen, sparking a press freedom debate.
联邦上诉法院10月1日驳回资深调查记者凯瑟琳·赫里奇(Catherine Herridge)撤销藐视法庭令的请求。她此前因拒绝透露泄露华裔科学家陈燕萍(音译,Yanping Chen)资讯的消息源,被判藐视法庭并每日罚款800美元。2017年,赫里奇在福克斯新闻发表系列报道,披露陈燕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40多年前移民美国后因移民表格疑似不实陈述和与中国航天项目相关工作,遭联邦调查局问询。FBI进行长达六年反间谍调查并搜查其住所,但陈从未被起诉,本人则否认间谍指控。2018年,陈起诉FBI,指控该机构向赫里奇和福克斯新闻泄露调查细节以损害其声誉。无法查明泄密者身份后,陈的律师传唤赫里奇作证。联邦地区法官克里斯托弗·库珀(Christopher Cooper)去年2月裁定赫里奇藐视法庭。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本周维持这一判决。陈燕萍律师表示:“两家联邦法院一致认为,赫里奇无权继续隐瞒违法泄露受保护材料的联邦官员身份。”
Source: The Wells News, NY Post
NEWS 03

北加州"许多月亮节"促进族裔文化交流
Many Moons Festival in Sebastopol celebrates Asian-American cultures through food and performances, organized by AAPIC to combat anti-Asian hate.
北湾亚太裔联盟(AAPIC)10月4日在塞巴斯托波尔艾夫斯公园(Ives Park)举办“许多月亮节”(Many Moons Festival),通过美食、表演和文化体验庆祝亚裔文化。”AAPIC创办此节,旨在加深索诺玛县(Sonoma County)白人和拉丁裔社区对本地亚裔文化的欣赏。AAPIC主席劳里·方(Laurie Fong)表示:“这个节日是一次‘现身说法’,表明我们在这里,想做贡献,有很多可以提供。”节日将呈现时装秀、武术表演、手工艺品和书法舞蹈等,十多家北湾本地供应商提供点心、珍珠奶茶、泰式炒面、夏威夷生鱼饭和咖喱等美食。AAPIC成立于新冠疫情期间反亚裔仇恨浪潮之际,旨在连接有时孤立的亚太裔社区、并提供安全支持资源。方表示,他们最初通过美食活动逐个联系不同群体。发展总监莉萨·约翰逊-福斯特(Lisa Johnson-Foster)说:“还有什么比亲自品尝、观看和聆听更好的方式来理解和支持亚洲文化?
Source: Bohemian
NEWS 04

西雅图首届亚裔独立杂志节成功举办
Seattle’s first Asian American Zine Fest drew hundreds celebrating self-publishing as political resistance, with plans for year-round programming.
西雅图唐人街社区中心7月份举行了首届亚裔美国人独立杂志节(Asian American Zine Fest),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参与者,与30多位摊主交易独立杂志毛病多个草根组织发表演讲。独立杂志(zine)作为自制迷你出版物,旨在分享和交流信息。在美国,最早的独立杂志源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政治思想,后成为亚裔美国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团队阐明愿景,决定不向艺术家收取摊位费,并付费让他们制作免费发放作品,还为摊主组织社区历史导览。一位摊主表示几乎首次售罄所有存货,“作为亚裔美国左翼人士,我的艺术和写作在大多数节日不受欢迎,但这里正是我的目标群体。”组织方计划全年举办包括独立杂志制作工坊在内的系列活动。
Source: iExaminer
NEWS 05

美国海军首位亚裔女军官的开拓历程
Susan Ahn Cuddy became the first Asian-American female officer and gunnery officer in the U.S. Navy during WWII, overcoming racial barriers.
苏珊·安·卡迪(Susan Ahn Cuddy,1915-2015)是美国海军首位亚裔女军官和首位女性炮兵军官。她出身于洛杉矶韩裔移民家庭,父亲安昌浩(Ahn Chung-ho)是著名韩国独立运动领袖,在日本拘押期间去世。珍珠港事件后,安决定从军延续父亲反抗日本的斗争。1942年,美国海军成立WAVES(Women Accepted for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安首次申请因亚裔身份但是被拒,理由是“看起来像敌人”。她再次申请,并于1942年12月被录取。1943年秋完成史密斯学院军官培训,获授军官军衔,同年11月完成全套炮术培训,事迹登上多家报纸。战争后期因会说韩语被调往华盛顿海军情报部门,但最初六个月因种族恐惧和不信任未被赋予重要任务。1946年退役后,安继续在后来的国家安全局工作。1947年4月与海军士官长弗兰克·卡迪(Frank Cuddy)结婚,但因弗吉尼亚和马里兰的反异族通婚法,他们只能在华盛顿海军的教堂举行婚礼。
Source: Britannica
NEWS 06

洛杉矶华裔艺术家以迷幻画作探索身份认同
Chinese-American artist Lauren YS creates vibrant psychedelic paintings blending heritage and street art to explore queer and mixed-race identity for BIPOC and LGBTQ+ communities.
洛杉矶华裔艺术家Lauren YS,以色彩鲜艳的迷幻风格画作探索酷儿身份与种族认同议题,为BIPOC和LGBTQ+群体发声。其作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南加州街头艺术技法,以及文学、插画和动画等多重影响。YS表示,“我的作品常涉及酷儿和混血亚裔身份的多个层面,探讨自我认同和包容性问题。角色常以半生物形态出现,或从中国古代神话演变而来。”她的代表作《甲骨》(Oracle Bone)描绘一个透过面纱窥视的角色,探讨混血身份的焦虑感。画中人物手指刻有甲骨文,象征血统真实性与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作品《Sana Sana》记录了她2023年在墨西哥城绘制的卡车壁画,原作已被涂鸦覆盖,她通过绘画重新诠释,向城市景观的更新、破坏和留下的伤痕致敬。标题源自当地短语“治愈、治愈”,是人们抚慰伤痛时的常用语。YS的作品传递着温暖信息:在追寻身份、尊严和爱的过程中,没有人孤独前行。
Source: My Modern Met
NEWS 07

德州大学华裔教授研究移民家庭失智症护理
UTA professor Dr. Ling Xu studies dementia caregiving in Asian American families through intergenerational reminiscence programs addressing cultural stigma.
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徐玲(音译,Ling Xu)专注研究老龄化、失智症和移民家庭动态。她在上海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转向社会学,来美后发现移民家庭祖孙代际冲突现象,开启相关研究。徐玲表示:“亚裔美国人失智症护理研究存在很大空白。人们认为亚裔美国人更健康、不需要太多支持,但亚裔人口在增长、老龄化,失智症越来越普遍。”徐玲2023年发表研究,提出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试点测试回忆疗法。该项目让新诊断失智症的亚裔祖父母与孙辈通过VR进行为期六周回忆对话,使用谷歌地球和家庭照片虚拟重访有意义的地方。基于该方案,2023年《行为科学》期刊研究显示,祖孙回忆项目改善了老年人福祉,同时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认同。徐玲说:“孙辈对祖父母知之甚少。通过对话,祖父母传递经验教训、文化背景和遗产,老年人从过去重拾韧性。”她指出,文化污名仍是华裔家庭主要挑战,“他们不愿承认患失智症”。她相信家庭参与是关键:”对亚裔美国人来说,家庭非常重要。如果子女更了解祖父母,会建立情感联系,让老年人更快乐。“
Source: UTA
NEWS 08

加大伯克利数据库重塑亚裔文学研究视角
UC Berkeley professor Long Le-Khac’s database of 1,900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reveals shifting gender representation and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族裔研究系助理教授Long Le-Khac近日发布数据库,汇编了1971年至2023年间的1900部亚裔美国文学作品,揭示该领域如何演变及哪些群体仍被边缘化。他表示,构建数据库的首要障碍是界定亚裔美国文学,“因为定义非常不稳定”。采用较为宽泛的定义后,团队整理出1886条参考文献,涉及783位作者的984部作品。研究者指出性别代表性的显著转变:“早期集中关注男性作家,但1980和1990年代,整整一代女性学者和女性主义批评家批判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倾向,她们的批评奏效了,性别动态实际上发生了逆转。”然而他也发现,当某些群体代表性增长时。其他群体却在下降。
Source: Asian American News
NEWS 09

新加坡裔诗人史诗再现石泉惨案历史
Singaporean-American poet Teow Lim Goh’s epic “Bitter Creek” examines the 1885 Rock Springs Massacre through multiple perspectives, honoring victims at the tragedy’s 140th anniversary.
10月5日,新加坡裔美国诗人Teow Lim Goh,她将在盐湖城地区的瓦萨奇图书节(Wasatch Book Festival)担任主讲嘉宾,探讨她于5月份出版的史诗《苦溪》(Bitter Creek)。这本诗集以多视角叙事讲述了1885年怀俄明州石泉市(Rock Springs)白人矿工屠杀华人矿工、并摧毁唐人街的历史悲剧。《苦溪》的内容始于1866年一位华人铁路工人写给家乡亲人的诗作《华人营地》,这位匿名人物横跨19年,记录了种族紧张局势的升级。她在怀俄明档案馆研究时发现,官方记录存在大量联合太平洋铁路和地方官员材料,却完全没有华人视角。这种缺失源于两个原因:石泉唐人街被摧毁时居民日记和信件被销毁,同时当时法律也规定华人不能在法庭上对白人作证。书中还包含白人工人和铁路高管视角诗作。她强调:“石泉惨案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华人被非人化了。我不想对其他人延续这种非人化。”
Source: Park Record, Teow Lim Goh
NEWS 10

华裔数学教育家回忆录获颁梅克西奖
Seattle-based Chinese American author “Yellow Heights” won the 2025 Maxy Award for Memoir with Unbalanced, an autobiographical work about his journey from immigrant and tech professional to U.S. high school teacher, exploring elitism, pragmatism,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西雅图华裔作者化名“黄色高地”(Yellow Heights)出版的回忆录《失衡》(Unbalanced),获得2025年梅克西(Maxy)奖的自传奖项。这个不大的奖项对于独立作家来说意义非凡。作者是一代中国移民,因为内心向往教育与“社会正义”决定投身美国教育,在花两年时间获得教育硕士后,他成为了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然而不想在2023年草草收场。此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出版,书中诚实记录了他自己的移民经历、从工业界到教育界的转变,以及美国高中教育的失衡。据透露,作者曾入选中国奧数代表队最终三十人的集训营,保送清华,到美国求学,在微软公司开发程序,做技术经理,后去金融界做对冲基金交易员;四十四岁时,决定转行当高中数学教师。本书作为他在美国教育领域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探讨了精英主义、实用主义、教育公平等社会话题。
Source: Maxy Awards, Yellow Heights (Medium), Boston Review (Sub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