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CA strongly condemns the assassination of Charlie Kirk and calls for national unity against escalating political violence that threatens America’s democratic foundations.
美国华人联盟(UCA)对保守派活动家、转折点美国组织联合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9月10日在犹他谷大学遭刺杀身亡一事表示强烈谴责。作为追求法治与和平公民生活的华裔美国人,我们对这一夺去年轻父亲生命的无谓暴力行为深感震惊和痛心。声明说,此次悲剧事件是美国近期政治暴力升级的最新例证,继数月前明尼苏达州众议院前议长梅丽莎·霍特曼(Melissa Hortman)夫妇遭谋杀后,再次暴露了我们国家的深度分裂。UCA疾呼,政治分歧已不再局限于辞令或辩论,而是日益演变为妖魔化政治、暴力升级和悲剧性后果。这种分裂不仅伤害个人,更严重侵蚀了我们的公民和民主根基。UCA强烈呼吁实施全面的枪支管制改革、限制获取致命武器的便利性,为所有公民提供更好保护。同时,声明敦促各党派和各社区领导人明确拒绝一切形式的暴力,弥合日益加深的分裂,重新致力于尊重、文明和民主进程的共同价值。为纪念查理·柯克、明尼苏达州议员梅丽莎·霍特曼夫妇以及所有政治暴力受害者,声明表示迫切期待美国大众找到勇气团结一致,选择团结而非分裂、理解而非仇恨、国民利益而非党派私利。
Source: WeChat
NEWS 02

82个亚裔美国人权益组织联合抗议众议院恢复“中国行动计划”
82 Asi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organizations jointly oppose House legislation proposing to reinstate the defunct “China Initiative,” warning it would revive discriminatory profiling of Asian American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under the guise of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82个民权组织和亚裔美国人权益团体9月12日联名致信,强烈反对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在2026财年商务、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拨款法案中提出恢复已废除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的条款。该联名信由亚裔美国人促进正义协会(AAJC)、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ASF)、制止仇视亚太裔组织和华人权益促进会(CAA)共同牵头。众议院拨款委员会9月10日以34票对28票通过了该法案,其中包含指示司法部有效重建“中国行动计划”的语言。该计划此前因涉嫌种族定性而饱受争议,并于2022年被废除。法案报告称,此举旨在“重建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作为“对抗中国并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措施之一。 AAJC主席兼执行董事杨重远(John C. Yang)表示:“看到提议恢复已废除中国行动计划的语言重新出现,令人失望。这一语言再次威胁要扭转我们已取得的进步,以国家安全为幌子针对亚裔美国人和亚洲移民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学者。”亚裔美国学者论坛执行董事久坂川(Gisela Perez Kusakawa)警告,恢复该计划将“重启一个失败和短视的政策,伤害我们国家赖以保持全球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创新者队伍”。制止仇视亚太裔组织联合创始人崔桢文(Cynthia Choi)强调,该计划”建立在种族偏见而非国家安全基础之上”,在反亚裔仇恨仍是严重威胁的时期,会将亚裔社区置于更大危险之中。
NEWS 03

美国宇航局禁止中国公民参与太空项目工作
NASA bans Chinese nationals from its facilities and systems, effectively barring them from working at the space agency amid escalating US-China space ra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over lunar exploration and resource control.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禁止持有效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进入其设施,实际上阻止了他们在这一备受尊敬的太空研究中心工作。据彭博社9月5日报道,原本只能以承包商或研究生身份在NASA工作的中国公民突然发现,他们失去了对NASA所有系统和设施的访问权限。NASA随后证实了这一决定,表示将限制中国公民使用该机构的“设施、材料和网络,以确保我们工作的安全”。NASA新闻发言人贝瑟尼·史蒂文斯(Bethany Stevens)告诉记者,NASA已对中国公民采取“内部行动,包括限制其对我们设施的物理和网络安全访问”。上周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共和党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强调:“中国毫不掩饰其目标,如果我们的对手获得主导性太空能力,将对美国构成深远风险。”这场竞赛不仅关乎谁能到达月球,还涉及谁能控制月球资源,包括稀土金属和氦等宝贵材料。BBC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技术局局长此前则表示美国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并称中国的太空探索是“人类的集体使命”。
Source: BBC
NEWS 04

加拿大皇家学会新增17位华裔院士创历史新高
17 Chinese scholars elected to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marking a historic high for Chinese-Canadian representation in the country’s highest academic honor, spanning fields from materials science to biomedical AI.
加拿大皇家学会(RSC)近日公布2025年新院士名单,共有17位华裔学者当选,创下华人学者单年入选人数新纪录。在今年总计102名新院士中,华裔学者占比超过16%,涵盖工程、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入选学者包括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多伦多都市大学的材料科学专家陈道伦(Daolun Chen),以其命名的纳米复合材料新方法享誉国际;卑诗大学的张伟龙(William W. L. Cheung)在气候变化与海洋渔业研究方面影响深远;渥太华大学的刘丕(Peter Liu)在COVID-19期间的病毒性心肌炎研究为救治患者奠定基础。 其他当选者还包括卡尔顿大学的于非(Fei Richard Yu)、多伦多大学的王波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均有突破性贡献。这些新任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前沿发展,更在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实际影响。例如,滑铁卢大学的周运鸿(Norman Zhou)在材料连接领域的研究影响行业标准,并成功创办科研衍生企业;西安大略大学的郑莹在催化和碳中和方面的工作兼具环境与经济价值。成立于1882年的加拿大皇家学会迄今仅有不到2500人获得院士荣誉,此次华裔学者的集中入选,体现了华人科研群体在加拿大学术界日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Source: 51.ca
NEWS 05

旅美40年数学家沈中伟返国执教西湖大学
Chinese-American mathematician Zhongwei Shen returns to China after 40 years in the US, joining Westlake University as a chair professor to continue hi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harmonic analysis.
在美国工作40年的华裔数学家沈中伟已离开美国,于今年7月加入杭州西湖大学理学院担任讲席教授,继续其在偏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现年61岁的沈中伟1964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4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他在美国度过了四十年学术生涯,其中近三十年在肯塔基大学担任杰出教授并曾任数学系主任。作为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创始成员,沈中伟在偏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领域贡献卓著,其研究连接了高等数学与物理学,用方程描述从流体流动到量子粒子的复杂系统。沈中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不规则或“粗糙”空间中传统方法失效的问题,他开发的工具改善了对复杂结构材料行为的理解。回到西湖大学后,他期待与不同学科的学者交流思想,并重返课堂教学。
Source: KGED
NEWS 06

孙曾尧篆刻闲章书法展在尔湾开幕,社区民众齐聚致敬
A memorial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er Sun Zengyao’s seal carving and calligraphy opened in Irvine, featuring 135 works that took him a decade to complete, as his 91-year-old widow honors his legacy of preserving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raditions.
已故书法家孙曾尧先生的篆刻闲章与书法作品展9月11日晚在尔湾市艺术中心盛大开幕,近200位社区人士到场参观,场面热烈温馨。展览入口处一张66年前的黑白婚纱照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孙王积青教授与丈夫孙曾尧的新婚合影,为这场承载爱与文化传承的展览增添了深刻的纪念意义。尔湾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市议员刘令淳(Melinda Liu)委派助理在现场颁发荣誉状,表彰孙王积青教授多年来为推广中华文化、促进族裔交流所做的贡献。现年91岁的孙王积青教授在开幕酒会上深情回顾了丈夫的创作历程。孙曾尧先生花费十年时间,将从各地搜集的文人名家刻有经典文句和诗词的闲章拓印,按比例逐字放大,用刀具在木头上篆刻、喷漆、黏贴,最后配以颜体书法抄录所刻文句,最终完成135幅作品。这些作品将中国传统的篆刻闲章艺术与书法巧妙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Source: SCCCA
NEWS 07

萨克拉门托免费讲座揭示华人移民19世纪法律困境
Sacramento historian Beth Lew-Williams will discuss her book on 19th-century Chinese American experiences under racial laws at a free public talk, using local archival records to illuminate this often-overlooked chapter of American immigration history.
萨克拉门托历史中心将于9月18日晚在纪念礼堂的让·伦扬(Jean Runyon)小剧场举办免费公众讲座,邀请历史学家兼作家贝丝·刘-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分享其著作《无名华人:美国种族法律下被遗忘的华人生活史》(John Doe Chinaman)的研究成果。此次活动将包括作者演讲、问答环节和签书活动,现场将有图书销售。这场讲座将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华裔美国人历史、特别是早期华人移民在法律和社会层面所面临挑战的宝贵机会。 刘-威廉姆斯在撰写这本书时广泛使用了萨克拉门托历史中心的档案资料,包括19世纪的城市和县政府记录。该书深入探讨了19世纪华人移民和华人居民在美国种族法律制度下的生存经历,揭示了这段长期被忽视的历史。萨克拉门托历史中心档案管理员金·海登(Kim Hayden)表示:“我们总是很高兴看到研究者工作的成果。我们期待了解更多这段重要历史,也想看看贝丝如何在书中运用我们馆藏的记录。”
Source: Hoodline
NEWS 08

新泽西蒙特克莱尔艺术展聚焦亚太裔当代体验
New Jersey’s Studio Montclair presents “Things We Carry: A Contemporary Asian Experience,” featuring works by 48 artists including 11 New Jersey residents, showcasing the diversity and depth of AAPI communities through multiple artistic mediums.
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工作室(Studio Montclair)将于9月19日至10月24日举办艺术展《我们携带的东西:当代亚裔体验》(Things We Carry: A Contemporary Asian Experience),展出48位艺术家的绘画、摄影、雕塑和视频作品,全方位呈现亚太裔社区的生活与文化。开幕酒会将于9月19日晚在该市利奇画廊(Leach Gallery)举行。该展览筹备工作历时一年多,参展艺术家中包括11位新泽西本地艺术家。蒙特克莱尔工作室董事会主席菲比·波林格(Phoebe Pollinger)表示,展览旨在展现亚裔社区的多样性,“这个社区并非单一整体,而是涵盖华裔、印度裔、韩裔、日裔、越南裔等广泛而深刻的群体”。展览还将配备音频导览,观众可直接聆听艺术家对其作品含义的阐述。
Source: North Jersey
NEWS 09

奥斯汀中华文化节庆祝中秋传统
Austin’s Chinese Culture Festival coincides with Mid-Autumn Festival this year, offering free dragon dances, traditional food tasting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t the AISD Performing Arts Center on September 13.
奥斯汀华裔美国人网络自2018年起举办的免费中华文化节于9月13日在AISD表演艺术中心举行,今年恰逢中秋节。活动包括舞龙舞狮表演、月饼等传统美食品尝、游戏互动和社区展位,为各年龄段观众提供体验中华文化的机会。中秋节历来标志着丰收季节结束,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美好祝愿,为周六下午带来完美的文化盛宴。
Source: Austin Chronicle
NEWS 10

新青年小说探讨亚裔美国青少年的成瘾、犯罪和心理健康危机
Cynthia Kadohata’s Under the Fading Sky confronts Asian American teen struggles with addiction, crime, and mental health. Rooted in her own hardships, she challenges stereotypes, offering authentic cultural insight and nuanced portrayals of adolescence, blending everyday humor with profound inner conflict.
获奖作家辛西娅·角畑(Cynthia Kadohata)的新作《褪色的天空下》(Under the Fading Sky),可以说是她最具挑衅性的作品。该书面向9至12年级的读者,探讨了一个相对禁忌的话题:亚裔美国青少年成瘾与犯罪活动和心理健康危机的交织。她于1956年出生于芝加哥,父母是日裔美国人,童年生活贫困。她也曾经历过一系列挑战,包括高中辍学。角畑乐于公开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使她成为美国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挑战模范少数族裔刻板印象的亚裔美国人心目中的榜样。她的作品以亚裔美国人为主角,并在当代和历史背景下,以文化视角洞察亚裔美国人的成长历程,独树一帜。她以典型的角畑作家风格,真实地描绘了美式异性恋青少年的焦虑,尤其从亚裔美国青春期男孩的视角出发,他们的谈话话题广泛,从人工智能、女孩,到抱怨学校对他们来说多么无聊等等。自始至终,角畑都令人信服地讲述了复杂的内心对话和意识流,探讨了日常和严肃的话题。
Source: iExa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