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released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revoking birthright citizenship, targeting children born to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and many legal temporary residents, potentially affecting around 150,000 newborns annually.
特朗普政府近日通过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了撤销出生公民权的具体实施计划,详细说明如何执行总统行政令中关于限制在美出生儿童自动获得公民身份的规定。该计划将影响无合法身份移民以及持临时合法身份者(包括学生签证、工作签证持有者、DACA受益人和寻求庇护者)的在美出生子女。根据USCIS备忘录,未来只有父母至少一方为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的新生儿才能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其他情况下出生的婴儿将继承父母的移民身份,可能面临拘留和驱逐。该机构表示正在为法院解除相关禁令后立即实施做准备,尽管目前联邦法官的禁令仍阻止该政策生效。 该计划的实施将要求政府核查每位新生儿父母的合法身份,可能涉及在医院或出生后不久进行文件审查。批评者认为此举违反了自1868年第十四修正案确立的出生公民权原则,并可能导致大量在美国出生但无法获得公民身份的儿童成为无国籍人士。该政策若实施,预计每年将影响约15万名新生儿,其中包括许多华裔家庭的子女。
NEWS 02

华裔波士顿市长吴弭在连任民调中保持大幅领先
Boston Mayor Michelle Wu maintains a commanding 60%-30% lead over challenger Josh Kraft in the latest Suffolk University poll, positioning the city’s first Asian American mayor for a likely reelection victory in September’s preliminary election.
据NextShark报道,波士顿现任市长吴弭(Michelle Wu)在最新民调中继续保持强劲领先优势,在一项联合调查中以60%对30%的优势领先挑战者乔希·克拉夫特(Josh Kraft)。这位波士顿历史上首位女性和首位亚裔美国人市长有望成功连任。尽管在公共安全相关家庭和保守派选民中略有劣势,但她在大多数人口群体中都占据优势。报道说,吴弭的政策议程与选民优先事项高度吻合,特别是在住房问题上,她支持的租金管制措施获得65%受访者支持。她推动的《波士顿信任法案》(Boston Trust Act)禁止当地警察仅因移民身份拘留个人,得到62%选民支持。尽管她推广的自行车道扩建计划引发争议,50%受访者认为影响了交通流畅度。吴弭将自己定位为抵御特朗普政府压力的波士顿守护者,她曾在国会为波士顿的移民政策辩护,称其为“全国最安全的主要城市”,并呼吁共和党议员“如果想让我们安全,就通过枪支改革”。5月底,她因将移民执法行动比作“秘密警察”并将蒙面ICE官员比作新纳粹团体而引发联邦政府批评。波士顿初选将于9月9日举行,提前投票从8月30日开始。
Source: NextShark
NEWS 03

华裔美国人推动中文计算机发展史获史学家关注
Historian Thomas Mullaney’s 2024 book highlighted forgotten pioneers like engineer Chung-chin Kao and typist Lois Lew who demonstrated the world’s first electric Chinese typewriter.
在其2024年新书《中文计算机》(The Chinese Computer)中,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托马斯·穆拉尼(Thomas Mullaney)深入挖掘了一段被遗忘的技术史:华裔美国人是如何推动过中文字符数字化的全球努力。书中重点讲述了两位关键人物——华裔工程师高仲芹(Chung-chin Kao)和华裔美国女性 Lois Lew 的故事。1940年代,高与IBM合作发明了首台电动中文打字机,需要操作者同时按下四个键来打出一个汉字,机器内置的滚筒包含5400个常用汉字。刘作为IBM罗切斯特工厂的工人,被选中为这台复杂机器的演示员。她仅用一周时间就记住了1000个最常用的四位数代码,随后与高仲芹一起在美国和中国进行世界巡回演示,最大的一场演示有3000人观看。穆拉尼通过十年的研究和口述历史收集,揭示了中文计算技术发展的全球属性,参与者包括IBM、MIT、甚至CIA等机构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指出,被迫适应以英文为中心的技术环境,反而促使中文使用者开发出预测文本等创新功能,这些技术后来成为现代计算的标准特征。该研究不仅记录了技术发展史,也展现了华裔美国人在信息时代早期扮演的重要但被忽视的角色。
Source: SixthTone
NEWS 04

芝加哥唐人街华人家族会面临传承挑战寻求转型
Chinese family associations in Chicago’s Chinatown are struggling with aging membership and declining participation from younger generations, prompting efforts to modernize through digital outreach and new business-focused groups that attract younger Chinese immigrants.
芝加哥唐人街的华人家族会正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这些曾经是华人社区支柱的传统组织正努力适应时代变迁。成立于1907年的梅氏家族会(Moy Family Association)是芝加哥最古老的华人家族会,现任女性联合会长梅美宝(音译,Mabel Moy)表示,随着成员平均年龄不断上升,而二、三代华裔参与度下降,家族会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早期华人家族会承担着互助和社区服务功能,在1965年移民法改革后逐渐转向社交和文化角色。如今,专业化的非营利组织如华人服务联盟已接管了许多原本由家族会提供的社会服务。1980年代后,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华人移民增加,基于地域而非姓氏的同乡会兴起,如1988年成立的芝加哥福建同乡会。面对传统家族会会员老龄化的挑战,一些新兴组织展现出不同景象,以吸引年轻成员,有的并经营中文学校,在保持传统与适应现代社会之间努力寻找平衡。
Source: WBEZ
NEWS 05

华裔青年自由联盟推动亚裔参政和领导力培养
The Asian Youth Liberty League (ALLY), a student-run nonprofit established in 2016, operating in ten U.S. cities to educate young Asian Americans as leaders and advocates, is holding a politics writing contest in Irvine, California.
亚裔青年自由联盟(Asian Youth Liberty League,简称ALLY)正在全美多个城市积极培养年轻亚裔美国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领导能力。为提升亚裔年轻人的政治意识、公民参与能力和社区领导力,ALLY诚邀加州尔湾地区及周边的高中和大学学生参加本届政府政治写作竞赛。这个由学生运营的501(c)(3)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16年,前身为美国未来华人领袖组织(FCLA),并得到美国华人联盟社区基金(UCACF)的资助。ALLY表示,其使命是教育年轻亚裔美国人成为更优秀的思考者、演讲者和领导者,使他们能够站在推进和保护亚裔美国社区的前线。自成立以来,该组织已举办数百场活动,包括邀请国会议员凯蒂·波特(Katie Porter)、赵美心(Judy Chu)和吉尔·西斯内罗斯(Gil Cisneros)等政界人士分享经验,举办演讲辩论、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领导力培训工作坊。该组织还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包括选民登记活动、社区教育和反亚裔暴力捐赠活动。
NEWS 06

多伦多华裔流浪汉遇害案最后一名涉案少女获刑
A teenage girl received 16 months’ probation for manslaughter in the fatal swarming attack on 59-year-old homeless Chinese Canadian Kenneth Lee in downtown Toronto, concluding a complex legal case involving eight girls who met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highlighting concerns about youth mental health and violence prevention.
多伦多一起震惊全城的群体攻击致死案于周五落下帷幕,最后一名涉案少女被判16个月缓刑。2022年12月,59岁华裔无家可归者 Kenneth Lee 在多伦多市中心一个小公园遭到8名少女群体攻击后死亡。据警方调查,这些年龄在13至16岁之间的少女此前从未线下见面,完全通过社交媒体相识,案发当晚是她们首次实际聚集。专家指出,此案反映了现代青少年面临的复杂挑战,包括疫情创伤、社交媒体影响、家庭支持缺失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因素交织。此案也引发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深度反思。 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法官在宣判时表示,这名当时年仅14岁的少女,在法庭上的道歉显示了“明显的悔恨”,但仍要求她“清楚坦诚”地面对自己在攻击中的角色。她被判处3年刑期(青少年过失杀人案的最高刑期),减去此前在押的20个月,最终执行16个月缓刑,其中最多一年将在强化支持和监管项目中度过。8名涉案少女最初均被控二级谋杀罪,其中7人已认罪并获较轻刑罚——5人认罪过失杀人,1人认罪攻击罪,1人认罪持械攻击和造成身体伤害攻击罪。法医证词显示,李死于心脏被刺后的失血性休克。
Source: CBC
NEWS 07

百老汇音乐剧《也许幸福结局》选角引发亚裔社区争议
Broadway’s Tony-winning musical “Maybe Happy Ending” faces widespread criticism from the Asian American theater community after casting white actor Andrew Barth Feldman to replace Darren Criss, breaking the precedent of having Asian actors play the lead role Oliver in this Seoul-set production.
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的《也许幸福结局》(Maybe Happy Ending)宣布由白人演员安德鲁·巴特·费尔德曼(Andrew Barth Feldman)接替离任的达伦·克里斯(Darren Criss)出演男主角奥利弗一角,引发亚裔美国戏剧界强烈抗议。这是该角色首次由非亚裔演员扮演,打破了此前的选角传统。这部以首尔为背景的音乐剧由韩裔作词家朴慧(Hue Park)与威尔·阿伦森(Will Aronson)共同创作,首演时七名主要角色中有六名由亚太裔演员出演。具有菲律宾血统的达伦·克里斯凭借奥利弗一角成为首位获得托尼奖音乐剧类最佳男主角的亚裔演员,这一历史性突破被亚裔社区视为重要里程碑。 亚裔美国表演者行动联盟(AAPAC)发表声明表达“深深的失望”,指出此举“淡化了文化特异性”。创作团队则为此决定进行辩护,称奥利弗是机器人角色,具有“普遍性”,可由任何族裔演员扮演。然而批评者指出,该剧在托尼奖期间强调“亚裔卓越叙事”,如今的选角决定被视为背叛。这一争议反映了亚裔演员在百老汇舞台上仍面临机会稀缺的现实,以及关于文化代表性与“色盲选角”之间的复杂讨论。
Source: Washington Post, Playbill, NY Times
NEWS 08

百老汇亚裔演员设立奖学金支持亚裔男演员教育
Tony-nominated actor Conrad Ricamora launched “The Right to Be There” scholarship fund for Asian American male actors pursuing performance degrees, raising over $47,000 in response to systemic marginalization in theater and the recent “Maybe Happy Ending” casting controversy.
针对百老汇《也许幸福结局》选角争议,知名亚裔演员康拉德·里卡莫拉(Conrad Ricamora)发起名为”存在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There)的奖学金基金,专门资助攻读表演学位的亚裔美国男演员。这一举措获得戏剧界广泛支持,目前已募集超过4.7万美元。现年46岁的里卡莫拉目前正在百老汇出演《哦,玛丽!》(Oh, Mary!),曾因《国王与我》等剧获得托尼奖提名。他以个人捐款1.8万美元启动基金,选择数字8是因为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幸运。里卡莫拉在GoFundMe页面写道:”我最近承受着很多痛苦,这种痛苦来自被或明或暗地告知,我不属于这里。”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金会,持续为未来的亚裔演员提供支持和资源。 里卡莫拉在接受《好莱坞报道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奖学金的灵感源于”亚裔美国男性在戏剧界几十年来被边缘化的痛苦”。他强调,作为亚裔美国男演员,”你的才华必须是不可否认的,这是在这个行业立足的唯一方式”。他希望通过投资年轻演员的训练和教育,为他们提供在传统渠道之外发展才能的机会。该奖学金得到了戏剧界多位知名人士支持,包括托尼奖得主赵耀宗(Francis Jue)、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等。
Source: Hollywood Reporter, Broadway World
NEWS 09

亚裔美国基金会推出"亚裔+美国人"身份认同宣传活动
The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 launched the “Asian+American” campaign featuring a PSA narrated by Sandra Oh, promoting the idea that Asian Americans can be “100% Asian, 100% American” and challenging the false choice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ies while addressing rising anti-Asian sentiment.
亚裔美国基金会(TAAF)近日推出名为”亚裔+美国人”(Asian+American)的公益宣传活动,旨在改变亚裔美国人长期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该活动于7月22日发布公益广告,由知名演员吴珊卓(Sandra Oh)配音解说,导演王阳(Sean Wang)执导,摄影师林静宇(Jingyu Lin)参与制作。这一活动的核心理念是用”+”号取代传统”亚裔-美国人”表述中的连字符,强调亚裔美国人可以同时是”100%亚裔,100%美国人”,无需在两种身份间做出选择。TAAF首席执行官 Norman Chen 表示,该活动是对亚裔社区长期被迫压抑自身文化以求融入主流社会现象的回应,旨在鼓励亚裔美国人为自己的多元身份感到自豪。公益广告展现了亚裔美国人参与各种”非刻板印象”活动的场景,包括骑马戴牛仔帽、滑板运动、驾驶摩托车等。根据2025年STAATUS指数调查结果,所有族裔群体中,亚裔美国人是最不认为自己完全属于美国的群体,只有20%的亚裔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种族身份被接受。
Source: NW Asian Weekly
NEWS 10

亚裔美国记者协会年会时隔26年再次在西雅图举办
The Asian Americ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held its national convention in Seatt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26 years, honoring trailblazing journalists while focusing on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and diversity, with discussions including plans for JoySauce, the first all-Asian television network.
亚裔美国记者协会(AAJA)年会本周在西雅图市中心喜来登酒店举行,这是该组织26年来首次重返西雅图。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齐聚一堂,在新闻业和多元化面临挑战的时代,共同探讨亚裔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年会以”回到未来,展望前程”为主题,既回顾AAJA的历史根基,又聚焦新闻业多元化的未来。周四晚间在Edgewater酒店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多名在区域和全国知名的记者获得表彰。《西雅图杂志》主席乔纳森·斯波萨托(Jonathan Sposato)在会上分享了他对亚裔电视网络JoySauce的宏大愿景,希望JoySauce能成为亚裔版的黑人娱乐电视台(BET),为年轻的亚裔美国人提供榜样和灵感。资深记者和活动家谢汉兰(Helen Zia)也分享了通过媒体提升亚裔美国人声音的愿景,强调社会变革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Source: Seattle 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