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华人周刊 第一百二十三期 2025-6-1

华社寄语

华社寄语

令人担忧的是,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是否将死灰复燃?

本届政府上任以后不久,就有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吉姆·里施,公然在听证会上说所有大陆留学生都可能是中共间谍。三月份,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终止了约5000名国际学生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SEVIS)记录,虽然后来恢复,但造成了恐慌和不安。而几天前,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宣布,将积极审核并大规模吊销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和身份,这无论对目前在美读书的近三十万留学生,还是他们在中国和在美国的亲属,无疑都是个晴天霹雳。

从2018年美中关系的急剧恶化到现在,都是局限在政治层面、外交层面、技术层面或者是关税战层面的“恶化”,这些冲突在普通人看来似乎距离遥远,对申请留学或已在美读书的学生也并无切身之痛。但是这种宏观并有些抽象的“恶化”,终于直接蔓延到个人层面了,这将对无数的在美读书的孩子们造成巨大的恐慌和伤害!与此同时,美国各州的一些政客们正掀起新一轮排华土地法案,从德克萨斯州到北卡州,再到密执安州、俄亥俄州,到处可谓是烽火连天。某些州的立法动向,若不加限制,甚至可能影响到已取得绿卡的华人居民的正常购房权利。

无论是大规模限制和取消中国国际留学生的读书,还是美国华人在美国买房置业的生存权,我们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动,一场歧视和伤害华人的社会运动。如果这确实有些像当年的排华法案和排华运动,那是因为这就是一场全新的排华、仇华的开始。中国留学生过去常被视为对美国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重要成员,而今天却常被贴上不公正的标签。毋庸置疑,一种带有冷战思维色彩的政治偏见正在重现,在这种氛围下,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社区被不公正地怀疑和边缘化,甚至成为新的“替罪羊”。

美国华人联盟(UCA)一直在告诫华人社区,我们必须丢掉幻想,组织和发动起来,为我们的平等权利而战,为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美国梦而战。我们认同美国的价值观,我们相信美国的法治和民主制度能够纠正歧视和偏见,但这需要我们持续参与、持续发声。支持UCA就是支持为平等发声的平台,更是为了我们在美国的未来,共同守护公平与尊严。

执笔:薛海培,UCA会长

Haipei Shue, President of UCA, expresses deep concern over ris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ese student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U.S., including visa revocations and restrictive land laws. Warning of a resurgence of Cold War-style bias, UCA urges Chinese Americans to unite, engage civically, and defend their rights and the American dream.

NEWS 01
美国华人联盟会长受访回顾中美学术交流演变

The NYT interviewed UCA President Haipei Shue, reflecting on U.S.-China academic exchanges since the 1970s. Once welcomed warmly, Chinese students now face suspicion under Trump policies, shifting from being seen as valued assets to potential security threats. 

5月30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对美国华人联盟(UCA)会长薛海培的记者采访,回顾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复杂的历史变迁。文章说,中美学术交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执政时期,当时两个大国之间日益友好的交流气氛,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中国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薛海培回忆,1987年他赴美留学、前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社会学研究生学位时,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人们对我们很好奇,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想和我们交朋友,”他说,“那是一段非凡的时期。”自那时起,美国被许多中国人视为灯塔之国。薛先生回忆说,那段时期的特点是两党对中国学生的包容,最终促成了1992年的《中国学生保护法》,这项法律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关心和关注”。 

文章介绍说,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优秀学生数量激增,其中许多人为美国学术、商业和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群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当时以研究生为主,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如今,特朗普政府称,中国利用美国大学来增强其军事和技术实力。特朗普政府官员认为,一些中国学生可能构成间谍和技术盗窃的风险。“我们正在利用一切可用工具了解,谁想进入这个国家,以及他们是否应该被允许入境,”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Tammy Bruce)说,“每一次签证裁决都事关国家安全。”对这些变化,薛表示失望,认为这背叛了美国作为“灯塔”的形象,并对情况的变化感到“有点难以理解”,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竟然被看作是潜在的威胁,而不是宝贵的资源”。

Source: NYT

NEWS 02
国务卿卢比奥宣布立即收紧中国学生签证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nounced it will “aggressively revoke” Chinese student visas, targeting those with Communist Party connections or studying in critical fields, prompting strong protest from China.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5月28日宣布,美国将”大力撤销中国学生签证”,标志着美中关系的重大升级。这一突然宣布的政策将针对”与中共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中国学生,并将修订签证标准,加强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未来签证申请的审查。目前约有27万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就读,占国际学生总数近四分之一,是美国大学重要的收入来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烈谴责这一举措,称其为”出于政治动机的歧视性行为”,将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信誉,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这一政策给在美中国学生群体带来恐慌。分析人士指出,学生交流一直是美中关系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有影响力的合作领域。5月30日,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提问时,特朗普说,“他们会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我们招收的个别学生。所有大学都是这样。”

Source: CNNBarron’s

NEWS 03
中国学生在哈佛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呼吁全球与共

Harvard graduate Luanna Jiang, A Kennedy School student, delivered a commencement speech praising its global community, urging empathy, inclusion, and shared humanity amid differences. 

5月29日,中国留学生蒋雨融(Luanna)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称赞哈佛的世界性,并向校友发出呼吁彼此包容、看见共通的人性,要在面对冲突、分歧和畏惧时保有同理心与善意。蒋雨融是肯尼迪学院公共管理学位学生,专注国际发展与合作,她成为哈佛校史上第一位在毕业典礼演讲的中国女生。在演讲中她强调了哈佛国际社区的价值,并强调了其所培育的人际关系和全球视野。她表示,世界辽阔,却是一个互相连接的地方,每一个抗争、关怀和分享都是共享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有近六成的学生来自海外,丰富了她的校园经历,她说:“我们与彼此的传统共舞,承担起彼此世界的重量。”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重申了哈佛大学对全球的包容性,收到现场的长时间掌声。该演讲随后在社交媒体引起持续的议论。她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重申,“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表达的信息就是,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另据2022年的报道,蒋雨融曾是中国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的长期志愿者,多次出席国际活动,包括在英国举办的2018年的伦敦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高级别会议。

Source: Washington PostAP NewsThe Paper

NEWS 04
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跌至第四不及几内亚

Chinese students dropped from 1st to 4th place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anada, as the country tightens immigration policies and faces declining educational reputation. 

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留学政策收紧,国际留学生格局发生巨变。今年迄今仅有3,940名中国学生获得新学签,占总申请数的5.3%,排名跌至第四位,被尼日利亚和几内亚超越。2017年之前,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之后被印度超越。加拿大整体学签申请数量大幅下滑,今年前三月共收到7.47万份申请,同比下降54%。这一变化反映,加拿大留学不再被视为优质教育的象征,而更多被当作移民工具。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学生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加拿大教育声誉受损、”文凭工厂”激增,标志着加拿大在全球留学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以及中国学生留学选择的多元化趋势。

Source: 51.ca

NEWS 05
集会者抗议俄亥俄州禁止外国人购买房产的法案

Hundreds protested Ohio’s proposed foreign property ownership restrictions at a Senate hearing, with opponents calling the bill discriminatory and unconstitutional as it would effectively ban purchases across the entire state. 

俄亥俄州参议院委员会5月28日就限制外国人土地所有权法案举行听证会,超过100名反对者到场抗议,230多人提交反对证词。该法案要求“外国对手”国家的政府、公民和企业不得在军事设施和关键基础设施25英里范围内购买房产,几乎覆盖整个俄亥俄州。法案发起人、共和党参议员特里·约翰逊(Terry Johnson)表示:”我坚信俄亥俄州的土地不应该出售给那些试图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人。”参议院版本SB 88最初要求现有受限业主在两年内出售土地,但委员会在听证会开始时通过修正案删除了强制出售条款。俄亥俄华裔美国人委员会的李红梅在新闻发布会上批评该法案是”仇恨的象征”和”合法化的歧视”,指出其违反宪法第五和第十四修正案以及1968年《公平住房法》。在当地电视台的采访中,俄州亚太联盟主席王文奎(Vincent Wang)等受访者也表示,法案让人联想到《排华法案》和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禁的历史。

Source: ABCOhio Capital

NEWS 06
美国出台针对向中国出口芯片设计软件的新管制措施

Amid a U.S.-China trade truc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imposed new export controls on chip design software and accused China of violating recent trade promises 

就在美中两国刚刚达成90天关税休战协议、工厂重新开工、货运集装箱开始从中国港口驶向美国之际,特朗普政府出台针对芯片行业的重大政策,对向中国及全球中国军方最终用户出口芯片设计软件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据报道,这实质上切断了部分美国公司向中国销售半导体设计软件的渠道。这些小芯片为智能手机、电脑、汽车和家电提供动力,一直是近年来美中科技战的前沿领域。另据报道,5月30日,特朗普指责中国违反了一项近期达成的贸易协定,声称中国未能履行5月初达成的承诺,特别是在恢复稀土矿出口和发放出口许可证方面。这些事态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Source: CNNReuters

NEWS 07
犹太裔作者探讨犹太与华人文化交融历史

A blog explores the deep connections between Jewish and Chinese communities, highlighting historical solidarity, shared valu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spiritual and philosophical convergence between two ancient civilizations. 

五月是文化庆祝月,既是犹太传统月也是亚裔传统月。一位博主近日撰文探讨犹太和华人两个古老民族之间的深厚联系,从历史友谊延伸至精神哲学的共鸣。文章回顾了疫情期间反亚裔仇恨事件激增时,近百个犹太组织公开声援华裔美国人社区的感人场面。犹太人走访唐人街、参加游行支持华人,展现出的不仅是盟友关系,更是心灵相通的深层连接。文章复述了中国外交官何凤山英勇救助犹太人的历史事迹,1938年至1940年间,时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违抗上级命令,向成千上万绝望逃离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发放了签证,为他们提供了前往上海的生命线,当时的上海是不需要移民文件的开放港口城市。尽管处于日本占领下,上海成为欧洲犹太人的避难所。作者指出,两个民族在传统、家庭、教育价值观上有着共同的敬畏,在边缘化经历中展现出相似的韧性。文章呼吁在分裂和恐惧蔓延的时代,重新点燃与那些尊重生命、智慧和人类尊严者的纽带,探索犹太教卡巴拉与道教在宇宙观、治疗传统和文化智慧方面的深层交融。

Source: Times of Israel

NEWS 08
亚特兰大“美国亚裔”展览聚焦佐治亚州艺术家

The “American Asian” exhibit in Georgia showcases 16 Asian American artists exploring identity, memory, and belonging through diverse multimedia works examining the “third culture” experience. 

由策展人康妮可(音译,Nicole Kang Ahn)策划的群展”美国亚裔”正在阿翁代尔艺术中心(Avondale Arts Center)展出,汇集了16位居住在乔治亚州的亚裔艺术家作品,探讨身份认同、记忆与亚裔美国人体验。康目前是中城联盟”艺术之心”项目的驻地艺术家,同时担任亚裔美国人倡导基金会的创意传播经理。她表示希望呈现”尽可能广泛的背景和风格谱系”,参展艺术家包括专业插画师、壁画家、纯艺术家、电影制作人、教育工作者和企业家。展览核心问题是:当你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一个世界,而你的身体、声音和日常生活却被另一个世界塑造时,归属意味着什么?作品涵盖多种媒介,从亲密肖像到实验性抽象艺术,以及探讨传统与故土联系的视觉叙事。康强调,尽管近年来媒体中亚太裔存在感增强,但呈现的故事仍然有限,“实际上,亚裔美国人就是拥有梦想、遗憾和历史的普通人。我希望这里的艺术品能反映艺术家的真实自我。”

Source: Rough Draft Atlanta

题图作品

在亚太裔传统月期间,华裔美国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家Lori Chinn的作品在旧金山备受瞩目。作为在旧金山土生土长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她的艺术作品深刻反映了对故乡和文化的热爱。她最珍贵的记忆与旧金山唐人街的家庭时光紧密相连,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怀旧设计。陈参与了旧金山标志性的”心形雕塑”系列公共艺术项目,为该项目设计了两座雕塑。其中,一座名为”欢迎回家之心”的雕塑,陈列在她的母校洛威尔高中主走廊,庆祝旧金山的多元化。她表示:”我喜欢庆祝每个人的差异,同时也庆祝我们的共同点。”这件作品为扎克伯格综合医院急诊科筹集了5万美元善款。【编者注:本条应该在上周作为新闻内容之一刊出,但由于编辑疏忽,误用了前一周的内容,在此致歉。】

Source: PatchCB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