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ple Chinese American candidates won historic local elections on Nov. 4, including North Carolina’s first Democratic winner in a conservative district in 30 years and Virginia’s first Chinese American female state legislator, marking a milestone in Asian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1月4日举行的美国地方选举中,多位华裔候选人高票当选,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在北卡罗来纳州,穆淑云(Sue Mu)以22.88%得票率成为艾佩克斯市(Apex)最高票当选议员,黄徐双双(Bella Huang)在凯里市(Cary)C区以64.8%压倒性优势胜出,成为该市30年来首位赢得保守选区的民主党候选人。弗吉尼亚州的倪梅(May Nivar)当选州众议院第57选区代表,成为该州首位华裔女性州议员。在麻萨诸塞洲,李民治(Victor Lee)当选牛顿市(Newton)学区委员会委员,袁自强(Susan Yuan)首次参选即赢得昆西市(Quincy)不分区市议员席位,梁锦辉(Tom Leung)当选昆西学区委员会委员。 亚美法律援助基金会(AALDEF)在纽约市进行的退出民调显示,亚裔选民关注的首要议题为经济、公共安全和民主,其次是住房和医疗。民调反映亚裔选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基于议题做出判断。美国华人联盟(UCA)主席王华和会长薛海培表示,这些成功标志着华裔参政进入新阶段,背后是华裔社区选民教育的成长。UCA表示将继续在选民教育、青年培养与跨社区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更多华裔在地方治理层面积极参政。
Source: AsAm News, World Journal, UCA HQ
NEWS 02
美国民调显示过半民众转向支持对华合作
A Chicago Council survey shows 53% of Americans now favor cooperation with China, the first majority since 2019, driven by Democrats’ 19-point shift, though deep partisan divides persist on trade and security issues.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10月2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公众对华态度出现重大转变。报告基于7月至10月间对2000多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53%的受访者支持对华“友好合作与接触”,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过半数美国人倾向合作立场。同时,将中国视为“关键威胁”的比例从2023年的58%降至50%,对华好感度从2024年的历史低点24%回升至35%。尽管合作意愿上升,美国在关键领域的立场仍坚定:62%受访者视避免军事冲突为最高优先,58%强调维持科技领先,82%反对中国在亚洲建立势力范围。 这一转变主要由民主党选民推动。高达66%的民主党人支持合作(较2024年激增19个百分点),而仅33%的共和党人持相同立场,形成33个百分点的党派鸿沟。这是对华问题自2006年首次列入调查以来的最大分歧。在贸易政策上,54%美国人反对单纯提高对华关税,但66%跨党派受访者支持“降低关税以换取中国削减贸易顺差”的交易方案。报告作者卡福拉(Craig Kafura)认为,持续关税战导致的通胀压力和生活成本上升,促使民众重新权衡对抗代价。报告认为,民意转变是“策略性而非战略性”,反映民众寻求“有管理的竞争”而非零和博弈。
Source: Global Affairs
NEWS 03
加拿大取消研究生留学签证配额限制
Canada exempts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from study permit caps starting January 1, 2026, eliminating Provincial Attestation Letter requirements, while offering expedited two-week processing for doctoral applica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attract global academic talent.
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11月7日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申请加拿大公立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全面豁免留学签证配额限制,无需提交省级或地区确认信(PAL/TAL)。此前该确认信要求学生向目标院校支付押金以证明入学意向,新政将大幅降低申请成本并简化流程。IRCC同时宣布,博士研究生及其家属即日起可享受加速审批通道,最快两周内获批学习许可、工作许可等身份文件。申请人需满足三项条件:就读博士学位课程、从加拿大境外递交申请、通过在线方式提交。符合条件的配偶、同居伴侣及受抚养子女若与主申请人同时递交申请,也可享受快速审批。这项政策被视为加拿大吸引全球高端学术人才的关键举措,将显著提升其对研究型学生的吸引力。新政将允许更多学生赴加深造,不过申请人仍需提交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明、护照、近期照片、资金证明等必需材料,以及学习动机信等推荐文件。根据个人情况,可能还需提供体检报告、无犯罪证明或监护证明。
NEWS 04
研究证实吉卜力动画与塞尔达游戏可提升幸福感
A study published in August found that watching Studio Ghibli films or playing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happiness in young adults, with combined activities boosting scores from 3.17 to 5.45 on a seven-point scale.
发表于《JMIR严肃游戏》(JMIR Serious Games)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观看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动画片或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等游戏,可显著提升年轻人的幸福感。这项研究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日本九州产业大学和佐治亚州立大学联合进行,受测试者分别体验游戏、观看宫崎骏的《龙猫》或《魔女宅急便》片段,或两者结合。统计分析显示,这些提升源于参与者增强的平静感、掌控感和生活意义感。首席研究员 Andreas B. Eisingerich 表示,探索与情感叙事的结合“能够积极培养人类的核心能力——探索、宁静、寻找目标和幸福感”。研究团队指出,这些媒体内容,可能为改善情绪健康提供简便易行的方式。
Source: JMIR, Next Shark
NEWS 05
温哥华唐人街唯一邮局面临关闭
Canada Post plans to close Vancouver Chinatown’s only post office on November 12, prompting a community petition to save the facility that serves vulnerable residents including seniors, low-income individuals,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ho depend on mail services.
加拿大邮政11月7日宣布,作为成本削减措施的一部分,将于11月12日关闭温哥华唐人街位于缅街(Main Street)与东黑斯廷斯街(East Hastings Street)交口的唯一邮局。这一决定立即引发社区请愿行动,活动组织“拯救温哥华唐人街”(Save Chinatown YVR)发起网上联署,呼吁保留这一被称为“社区命脉”的设施。活动发起人 Melody Ma 强调,唐人街已因房地产开发面临压力,邮局关闭将加深社区的不平等与孤立。 请愿书指出,这家邮局服务对象包括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移民及依赖邮件领取政府文件和福利支票的残障人士。成立于1912年的黄氏宗亲会(Wongs’ Benevolent Association)副会长 Jeffrey Wong 表示,该组织至今未使用电脑,所有事务依靠邮寄完成。非营利机构卡内基社区中心协会(Carnegie Community Centre Association)主席 Maggie Lord 表示,许多居民使用助行器或轮椅出行,加拿大邮政建议的替代邮局距离约650米,对他们来说过于遥远。社区领袖呼吁各级政府介入,寻找保留邮局的解决方案。
Source: Global News
NEWS 06
谭盾合唱协奏曲《九》纽约首演
Chinese American composer Tan Dun premiered his Choral Concerto: Nine at Lincoln Center on October 29, blending Beethoven’s spirit with ancient Chinese poetry by Qu Yuan and Li Bai, and Taoist philosophy to celebrate cultural unity.
华裔美国作曲家谭盾(Tan Dun)10月29日在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塔利音乐厅(Alice Tully Hall)指挥巴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Bard Conservatory Orchestra)演出合唱协奏曲《九》(Choral Concerto: Nine)的北美首演,庆祝其担任院长的巴德音乐学院(Bard College Conservatory of Music)建院20周年及校长莱昂·博特斯坦(Leon Botstein)执掌巴德学院50周年。这部作品原计划2020年首演以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因疫情推迟后被扩展为三部分,题为《九、酒、久》(Nine, Wine, and Time),取中文“九”的谐音以寓意“永恒”。谭盾在作品中融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精神与中国哲学,指出老庄思想与席勒《欢乐颂》歌词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相通。作品运用道教和佛教传统吟唱元素,并引用屈原和李白的诗歌。出生于湖南的谭盾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移居美国,获格莱美奖和奥斯卡奖,代表作包括《马可·波罗》、《茶》和《佛跳墙》等。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音乐跨越文化的力量,“东西方总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哲学——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美好事物。我为在此分享东西方合一而自豪。”
Source: China Daily
NEWS 07
中美合拍纪录片《鼓岭家书》洛城首映
China-U.S. co-produced documentary “Dear Kuliang” premiered in Los Angeles on November 7, telling the story of an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 tracing her family history in Fujian’s Kuliang, showcasing century-old cross-cultural bond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munities.
中美合拍纪录片《鼓岭家书》(Dear Kuliang)1月7日在洛杉矶罗耀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举行美国首映,吸引当地大学师生及社区代表观看。此次放映是11月6日开幕的第21届美国中华电影节暨中华电视节的一部分。这部50分钟纪录片,讲述美国高中生霍莉(Holly)前往中国福建鼓岭追溯家族历史的故事,通过历史与当代视角重温鼓岭的百年中美友谊传统。鼓岭地区长期以来因美国居民与当地华人社区建立的深厚情谊而闻名。该片耗时近两年,在中美两国多地拍摄完成。制片人张跃寒表示,纪录片记录了霍莉重新发现家族过去的旅程,唤醒历史时刻,展现维系中美民间交流的人文温度。美国中华电影节主席苏彦韬表示,希望这部纪录片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Source: Xinhua
NEWS 08
西雅图筹建雕塑纪念华人被驱逐历史
Seattle’s Wing Luke Museum received a $50,000 donation for the Chinese American Legacy Artwork Project, which will install a 14-foot bronze sculpture by Stewart Wong in Pioneer Square commemorating the violent 1886 expulsion of 350 Chinese immigrants from Seattle.
西雅图路荣昌博物馆(Wing Luke Museum)11月6日宣布,已获得西雅图2026年世界杯地方组委会(SeattleFWC26)的五万美元捐款,用于“华裔美国人遗产艺术项目”(Chinese American Legacy Artwork Project, CALAP)。这笔捐款使项目筹款达到约50万美元目标的近60%。该项目大部分资金来自西雅图市政府和当地华裔美国社区,计划是明年在先锋广场(Pioneer Square)安置一座14英尺高的青铜雕塑,纪念1886年华人移民被驱逐事件。 雕塑由西雅图华裔艺术家 Stewart Wong 设计,题为《排斥、驱逐、清除》(Exclusion, Expulsion, Expunge),展现六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三名华工和三名暴徒,由巨型不锈钢十字架分隔,上方悬挂由枪支组成的正义天平,天平倾向暴徒一侧,反映当时的不平等。1886年2月7日,350名在西雅图生活的华人被当地工会和暴民押至码头试图驱逐出境,法院命令延迟驱逐后引发数日骚乱,几乎所有华人被迫永久离开西雅图。CALAP由路荣昌的妹妹 Bettie Luke 和历史学家 Doug Chin 等人在十多年前成立,旨在铭记这段被忽视的暴力历史。
Source: Seattle TImes
NEWS 09
华裔创业者将东亚美容传统带入美国市场
Chinese American entrepreneur Jennifer Yen founded three beauty brands inspired by traditional Asian beauty rituals passed down from her grandmother, mother, and aunt, incorporating superfoods and ancient practices into modern clean beauty products.
华裔创业者 Jennifer Yen 11月6日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她创立三个美妆品牌的历程。Yen 女士曾在电视剧《恐龙战队》(Power Rangers)中出演反派角色,长时间化妆和强光照射导致皮肤问题。产后皮肤状况再次恶化,于是她遵循母亲建议的中医“坐月子”传统,通过休息和超级食物调养身体,皮肤重获光彩。这一经历促使她创立了 Yensa 品牌,专注于融合超级食物科学与亚洲仪式的清洁美妆产品。她随后创立的两个品牌同样源于家族传承的美容仪式。Purlisse 结合白茶、蓝莲花和生姜等亚洲植物成分与法国护肤技术,而 JooY 则将发酵超级食物和亚洲传统头皮护理方法融入产品,使用海藻、米水、生姜和苹果醋等成分。她表示,这些成分来自祖母、母亲和姨妈代代相传,是大自然赋予的力量、美丽和韧性。作为亚裔美国创业者,Yen 表示,“我的目标是让这些传统保持活力,以现代方式分享,使它们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Source: Drugstore News
NEWS 10
华人学者出版双语书记录杂货店历史
Dr. Howard John Eng published a bilingual book documenting Tucson’s 100 Chinese-owned grocery stores from the late 1800s to 1940s, preserving immigrant families’ stories.
华裔学者 Howard John Eng 博士历时数十年完成的双语著作《追寻美国梦:祖筍华人商铺》(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 Tucson Chinese Owned Grocery Stores),记录了亚利桑那州图森市(Tucson)华人移民经营杂货店的历史。从19世纪末至1930年代,图森的华人移民从农业转向创业,在城市各街区开设小型杂货店。到1940年代,图森市中心约有100家华人杂货店。这些店铺不仅是生意场所,更是家庭住所、社区中心和文化桥梁。书中收录了40多个曾经营杂货店的家庭故事和老照片,其中一家名为 Johnny’s Market 的店铺被回忆为“社区儿童和家长的聚集地”。1940年代起,图森市中心重建项目迫使许多华人店铺搬迁,打散了繁荣数代的紧密社区。原本位于市中心的华人文化中心现已被药房取代,新的图森华人文化中心(Tucson Chinese Cultural Center)距离市中心超过6英里。Eng 博士选择以中英双语出版,向社区历史致敬并帮助年轻一代保存语言和文化传承,书籍所有收益捐赠给本月庆祝建立20周年的图森华人文化中心。
Source: Tucson Spot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