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as Governor Greg Abbott filed an emergency petition to remove Chinese American state representative Gene Wu from office after Wu and other Democrats left the state to deny Republicans the quorum needed for congressional redistricting, with Wu defending his actions as fulfilling his constitutional duty against what he calls racist gerrymandering.
德州共和党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8月5日向德州最高法院递交一份罕见的紧急请愿,要求罢免州众议员、民主党众议院党团主席吴元之(Gene Wu)职务。阿博特指控吴与逾50名民主党同僚离开德州,前往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一带,以破坏法定人数阻挠共和党推进重新划分国会选区界线的计划。他在文件中称吴“公然放弃宪法义务”,并指此举“瘫痪立法程序”,目的是阻止共和党为本党在国会争取多达五个额外席位。吴元之当日在芝加哥回应称,拒绝成为州长与“一位名誉扫地的总统”推动“种族主义、不公正地图”的同谋,是履行誓言、维护宪法的行为,而非擅离职守。他强调,阻止不公法案本身正是立法者的职责。这场对峙源于8月3日,民主党议员集体离境打破众议院法定人数,迫使共和党议案停摆。
8月8日,德州总检察长肯·帕克斯顿(Ken Paxton)代表州政府将诉求范围扩大至13名缺席的民主党议员,并要求法院直接宣布其议席空缺,同时在伊利诺伊州寻求司法配合以迫使返程。帕克斯顿的行动被视为在程序上为阿博特“补位”,因为法学界质疑州长单独发起罢免程序的合法性。德州议会议长方面也追加惩罚性措施,包括停发缺席议员津贴、要求亲自领取薪水、削减办公室预算等。这场纷争并非毫无先例。2021年,德州最高法院在一次类似的民主党集体离境事件中裁定,离境阻止立法并不等于自动丧失议席,允许以民事手段强制议员返场,但未认定其行为构成“放弃职务”。因此,多位法律专家认为,阿博特和帕克斯顿此次以罢免为目标的司法行动,法律基础并不稳固。多位民主党州长和国会领袖也表达声援,呼吁维护选民公平代表权。
NEWS 02

特朗普要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辞职
Trump demands Intel CEO Lip-Bu Tan resign immediately over Chinese investment ties, calling him “highly conflicted” and marking a rare presidential intervention in corporate leadership.
特朗普总统8月7日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要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立即辞职,称其因与中国企业的关系而“高度存在利益冲突”。这一罕见的总统直接干预企业领导层决定引发广泛关注,英特尔股价当日则收跌3%。路透社此前在4月独家报道,陈立武在2012年3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个人及通过其创立或运营的风险投资基金,向数百家中国先进制造业和芯片企业投资至少2亿美元,并认为其中一些企业与中国军方有关联。陈立武在英特尔官网发表声明回应称,他与总统在推进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方面有共同承诺。他表示自己的声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并称公司正与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确保他们了解事实真相。陈立武曾在2008年至2021年12月担任芯片设计软件制造商Cadence Design首席执行官,期间该公司曾向一所中国军事大学销售产品,上个月该公司则为此认罚超过1.4亿美元。
Source: Reuters
NEWS 03

作家伍慧明用文学保存被遗忘的移民历史
Fae Myenne Ng, a San Francisco–born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chronicles Chinatown’s immigrant history shaped by exclusion laws and confession programs, preserving community memory through works like Bone, Steer Toward Rock, and Orphan Bachelors amid contemporary deportation and detention realities.
出生于1956年的伍慧明(Fae Myenne Ng)是旧金山土生一代华裔作家,其父母属“纸儿子”移民,亲历《排华法》与“自首计划”(1956-1966)留下的阴影。她成长于商业化前的旧金山唐人街,在夹道工棚与背巷间,目睹移民社区的恐惧、沉默与互助。伍自称是“守护者”,在同化浪潮中坚持记录被遗忘的族裔故事,这些历史在当下移民拘押、驱逐、家庭分离再次常态化的背景下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她的三部重要作品分别对应移民史关键阶段:处女作《骨》(Bone, 1993)为“排华小说”,聚焦排华法案对一个唐人街家庭的代际影响;第二部《朝石驶去》(Steer Toward Rock, 2008)为“自首小说”,描绘自首计划如何在社区内散播不信任;最新回忆录《孤儿单身汉》(Orphan Bachelors, 2023)则是“自首宝宝”的家族记事,书写父辈一代纸儿子的谎言、尊严与生存策略。这些作品既是文学创作,也是对史料的保存,甚至引用了父亲的FBI与天使岛审讯档案。伍反复描绘旧唐人街的气味、物件与生活细节,拒绝抹去“旧世界”的痕迹。她认为这些看似过时的仪式与语言,是移民一代在异乡维系尊严的方式,应被文学保存。她目前正创作小说三部曲的终篇《多娜泰拉:全身而退》(Donatella, Getting Away With It)。
Source: CounterPunch, Fae Myenne Ng
NEWS 04

怀俄明石泉镇华人大屠杀后裔重返挖掘唐人街遗址
Descendants of Chinese immigrants massacred 140 years ago in Rock Springs, Wyoming, return this summer to join archaeologists excavating the former Chinatown’s “burn layer,” uncovering artifacts while commemorating one of the most violent anti-Chinese incidents in U.S. history that killed 28 Chinese workers in 1885.
140年前,怀俄明州石泉镇(Rock Springs)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反华暴力事件之一,暴徒烧毁了当地唐人街,杀害28名中国移民工人,另有14人受伤。今年夏天,受害者后裔重返故地,与格林内尔学院考古学家一起挖掘当年唐人街的“燃烧层”遗址。里基·李奥(Ricky Leo)和妻子格蕾丝(Grace Leo)直到2019年才得知这场大屠杀的历史,以及他们与遇难者的血缘关系。在当地考古学家达德利·加德纳(Dudley Gardner)的帮助下,他们发现里基的家族从1870年代就开始在怀俄明州生活,28名遇难者中有13人来自李奥家族,里基的曾叔祖是幸存者之一。 1885年的暴力事件源于联合太平洋铁路煤矿的劳资纠纷,暴徒将工作机会竞争的怨恨发泄在中国工人身上。考古学家劳拉·吴(Laura Ng)教授领导的挖掘队伍在遗址发现了陶器碎片、动物骨骼、装饰门把手和木梁等文物,这些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19世纪唐人街移民工人的生活状况。石泉镇如今的近2.5万居民中,只有几百名亚裔。李奥夫妇计划在本月底举办14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认为有必要让人们知道大屠杀的后裔仍然存在。吴教授指出,从过去到现在存在相似之处:一个吸引移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不让他们轻易定居的制度,移民往往被妖魔化和罪犯化。
Source: Wyoming Public Media
NEWS 05

加拿大大学华裔新生表达心声
Stories from UBC, Queen’s, and Concordia reveal freedoms and isolation for first-year Canadian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some seeking balance between academics,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dependence, and self-care in a changing social and academic landscape.
如今的一年级大学生,面对的学习与社交环境与父母一代大不相同。除了在校园生活与学术成长上的机会,他们还承受着日益增加的经济压力、心理健康挑战,以及由人工智能和虚拟课堂塑造的学习环境。三位加拿大学生透过加拿大《环球邮报》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Jessica Qian为了照顾自己的狗选择从家中通勤,在独立与孤独之间寻找平衡,她从限制较多的女子学校转入多元化的大学校园,拓宽了她的世界观,但社交变得更具挑战。皇后大学的Helena Zhu积极融入宿舍生活,加入了多个社团,包括教授残障儿童游泳,然而过度参与让她希望自己能放慢脚步,在雄心与自我关怀之间保持平衡。康考迪亚大学的Dominic Lora在入学前休学两年,其间在肯尼亚志愿服务与旅行,她比同龄人晚入学带来了成熟感,但也带来了孤独感。这些故事显示,大学第一年既可能令人感到自由,也可能感到孤立,社交联系至关重要,心理健康困扰普遍存在,要在学业、社区参与和自我关怀之间找到平衡。
Source: Globe and Mail
NEWS 06

研究揭示文化适应差异如何影响华裔青少年学业表现
Research reveals how acculturation gaps between Chinese American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significantly impact academic performance, with bicultural families showing the most consistent success across subjects while cultural misalignment can create educational barriers.
华裔心理学家苏永金博士(Dr. Su Yeong Kim)的最新纵向研究,揭示了家庭文化动态如何影响华裔美国青少年的学业成功和教育成果。这项发表在《国家医学图书馆》的研究追踪了444个华裔美国家庭,调查了从8年级到12年级期间,父母与青少年文化适应程度的一致性或冲突如何预测学业表现的变化。研究团队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框架,检视文化传统价值观、语言能力和家庭义务感等多个指标。研究强调,双文化身份是一种资产,能在美国和中国文化间灵活转换的青少年和家庭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更持续成功。这项研究挑战了”模范少数族裔”的叙述,揭示了华裔美国学生群体内部的显著差异性。苏博士指出,学业成就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涉及他们的文化身份以及与家庭认同的一致性。 研究识别出三种文化适应模式:中国导向型(高度参与传统文化,较少认同美国主流价值观)、美国导向型(更强烈认同美国规范和语言)和双文化型(高度参与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分析发现,文化适应对不同学科的影响截然不同。在GPA方面,父亲偏向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在整个高中四年的GPA显著较低,这表明缺乏对主流教育系统的参与可能无意中创造了学业障碍。在英语语言艺术方面,比父母更偏向中国文化的青少年标准化考试成绩最低,而比父母更偏向美国文化的青少年成绩最高。有趣的是,在数学方面,父母(特别是母亲)偏向美国文化的青少年,数学成绩较低。
Source: Vocal.media
NEWS 07

亚裔美国人法学院入学创新高恰逢AI重塑法律行业
Asian American law school enrollment hits record 10% as AI rapidly transforms legal work, with experts warning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y reshape career opportunities for new graduates.
根据美国律师协会最新数据,2024年法学院一年级学生中近10%为亚裔美国人,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比例较去年的7.5%大幅上升,扭转了2009年至2016年间亚裔美国人入学率下降40%的趋势。专家认为,当前激增反映了更广泛的招生策略、亚裔美国人口增长以及法学院对多元化的重视。新设立的奖学金和外展项目促成了有史以来最多元化的法学院班级。然而,这一入学高峰恰逢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法律职业。7月26日,杨安泽(Andrew Yang)在社交媒体上引用一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话警告称:“AI现在正在承担过去由一至三年级律师助理完成的工作…而且AI的工作质量更好。”目前美国十大律师事务所中至少有一半已在日常实务中采用生成式AI工具,用于起草文件、审查合同和合规工作。专家预测,广泛的自动化将重塑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为正在申请法学院的学生敲响警钟。
NEWS 08

复旦女学霸创立独角兽公司成为华裔AI创业圈新的吸金王
Fudan University graduate Lin Qiao’s Fireworks AI seeks $4 billion valuation, making her part of a wave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who have become “money magnets” in the AI startup ecosystem with multiple unicorn companies.
复旦大学毕业的华裔女企业家林巧(Lin Qiao)创立的Fireworks AI正寻求新一轮融资,目标估值40亿美元。林巧拥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在Meta领导PyTorch团队开发全球最主流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2022年,她与数位联合创始人在加州创立Fireworks AI,专注于为开发者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生成式AI推理平台。公司采用“复合AI”策略,通过多个小型专业模型解决特定问题,实现比传统方案快12倍的推理速度。凭借这一差异化定位,公司年收入已超过2亿美元,预计今年底将达到3亿美元。报道说,华裔企业家在AI创业圈表现活跃,成为“吸金王”。例如,Scale AI由华裔青年Alexandr Wang和Lucy Guo创立,估值达290亿美元。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创立World Labs,Pika、Cognition AI、Imbue等多家华裔创办的AI公司均成为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家普遍拥有顶尖教育背景和丰富行业经验,在技术积累、市场洞察和创新精神方面表现突出。
Source: 36kr
NEWS 09

热播美剧剧组成员发布涉嫌种族歧视的视频
‘RHOC’ star Katie Ginella condemns co-stars for posting a “hurtful” racially insensitive video that mocked Asian stereotypes before being quickly deleted.
美剧《橙县娇妻》(Real Housewives of Orange County)亚裔演员凯蒂·吉内拉(Katie Ginella)最近公开发声,谴责同剧演员詹妮弗·佩德兰蒂(Jennifer Pedranti)和格雷琴·罗西(Gretchen Rossi)制作的种族歧视视频。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后迅速删除,但已引发广泛争议。在视频中,这两人在健身房内伴随亚洲音乐做武术动作,并模仿被认为是刻板印象的亚洲声音,更眯着眼睛,似影射亚裔的眯缝眼。罗西回应称视频“并非针对凯蒂,也无恶意”,在意识到可能冒犯他人后立即删除。佩德兰蒂则拒绝置评。身为韩裔美国人,吉内拉表示:“这非常伤人且不当”。她强调,作为该剧首位全职亚裔美国演员和首位韩国养女,这段视频让她回想起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
Source: Page Six, Reality Tea
NEWS 10

美籍华人从纽约回流北京创业寻求双重身份认同
American-born Chinese Jeff Niu moved from New York to Beijing at 22, spending nine years navigating between two cultural identities while building his career in design, healthcare, and private equity, ultimately founding his own creative venture studio.
作为美国出生的华人(ABC),31岁的Jeff Niu在纽约法拉盛长大,但始终对中国怀有深厚情感。22岁时,他选择移居北京攻读硕士学位,如今已在中国生活九年,期间在设计、医疗和私募股权等多个领域工作,并创立了自己的创意工作室。他坦言,自己必须在两种身份间切换:“在美国时我感觉更像中国人,在中国时我感觉更像美国人。我必须在两种人格之间转换。”他的父母在北京相识,90年代初因父亲获得生物医学研究工作而移民美国。成长在法拉盛多元亚裔社区的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不同亚洲文化的细微差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双学位后,他选择到北京大学攻读中国研究硕士。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验了两国企业文化差异:中国公司更多是创始人主导、员工执行其愿景,而美国更注重员工赋权。这个故事很好地展现了年轻一代美籍华人在全球化时代的身份探索和职业选择,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工作文化和发展机遇对个人发展路径的影响。
Source: 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