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北美华人周刊 第一百一十八期 2025-4-29

NEWS 01
迈向21世纪的美籍华人生活之道研讨会三藩市召开重渠道

UCA and partner organizations hosted a forum in San Francisco, uniting Chinese American leaders to launch the “San Francisco Initiative,” promoting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civic engagement, and honoring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legacy in North America. 

4月19日,在美国华人联盟(UCA)联合美国华人历史学会(CHSA)、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联合举办了《旧金山倡议:迈向21世纪的美籍华人生活之道》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二十余位来自美加各地的华人社区领袖、学者与文化推动者,围绕“美籍华人生活之道”的内涵、传承与发展。UCA会长薛海培表示,这是老侨、新侨、台海两岸的华人等都聚集在一起、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一次聚会,与会者围绕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品德与价值、为下一代如何开创更丰富的道路展开了交流讨论。据介绍,“旧金山倡议”内容涵盖文化认同、家庭教育、传统价值观、公民参与等多个层面。 会议强调了“以史为鉴”、“落地生根”与“桥梁建设”等理念,设立了多个联合工作小组,推动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在美的制度化传承,推动青年教育与发展。会议还深入讨论了华文学校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改革路径,强调语言学习、文化认同、公民意识与品格教育的有机融合,呼吁家庭与社区共同发力,构建具有北美特色、面向未来的华人价值体系。与会者还考察了加州的奥罗维尔(Oroville)和马里斯维尔(Marysville)两地,追寻当年淘金华工生活过的足迹,参观了金山华人先贤的历史遗址,并举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向为开拓美洲华人社区付出一切的先辈致以崇高敬意。

Source: AZ Chinese News

NEWS 02
美国大学举办2025年亚太裔文化月庆祝活动

American universities continue organizing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 events for May 2025, with Austin Community College planning a special celebration on May 3 featuring workshops and concerts. 

尽管联邦对亚太裔文化月的认可存在变化,全美各大学校仍积极筹备2025年5月的文化庆祝活动。奥斯汀社区学院(ACC)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文化中心宣布将于5月3日举办特别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工作坊和活力四射的音乐会,旨在弘扬亚太裔社区的韧性、创造力和文化丰富性。而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则提前在4月安排了多场活动,包括4月18日的亚太裔游戏之夜和4月27日的自我护理工作坊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亚太裔文化的机会,也创造了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示了多元文化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Source: Austin CC

NEWS 03
美国职业篮球队选中首位美籍华裔女性

Kaitlyn Chen was drafted 30th overall by the WNBA’s Golden State Valkyries, becoming the first Chinese American in the league. A Princeton and UConn standout, she exemplifies balancing academic and athletic excellence, inspiring future generations. 

4月15日,在纽约举行的WNBA选秀大会上,台裔美籍后卫陈紫柔(Kaitlyn Chen)以第30顺位被金州女武神队(Golden State Valkyries)选中,成为首位进入WNBA的华裔球员,以及第四位普林斯顿校友。陈紫柔出生于加州圣马力诺,父母为台湾移民。她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了四个赛季,期间三次获得常春藤联盟锦标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并于2023年被评为常春藤联盟年度最佳球员。2024年,她作为研究生转学至康涅狄格大学(UConn),与明星球员并肩作战,帮助球队赢得了第12个全国冠军。尽管陈紫柔面临激烈的竞争以争取在金州女武神队的最终名单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她的多面性和团队精神使她成为这支新扩张球队的重要资产。选秀成功不仅是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人树立了榜样。

Source: Princeton

NEWS 04
俄勒冈州金华昌历史遗址游览即将开始

Kam Wah Chung State Heritage Site reopens for 2025 visitors, offering tours of the historic landmark. Once a social and medical hub for Oregon’s Chinese community, it now preserves key artifacts from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history. 

从5月2日星期五开始,金华昌(Kam Wah Chung)州立遗产地将迎来2025年游客,参观其解说中心和历史建筑。 金华忠大厦是 国家历史地标,保存着两位华裔移民伍于念(Doc Hay)和梁光荣(Lung On)的住宅和生意 。60多年来,这座建筑一直是俄勒冈州华人社区的社交、医疗和宗教中心。解说中心将于周五至周日开放,并可能持续到六月,提供免费的45分钟的历史建筑导览服务。1952年屋主去世后,这栋建筑一直处于废弃状态。伍于念生前请求将建筑转让给市政府并改建为博物馆,但他的愿望以及这栋建筑的所有权一直被人们遗忘,直到1967年才被人知晓。在勘测新公园时,市政府发现了这栋建筑的所有权,并开始将其恢复到1940年代的原貌。如今,该博物馆收藏着美国西部长达一个世纪的中国移民涌入时期最丰富的资料之一,于1973年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并于2005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当时该博物馆受到时任俄勒冈州第一夫人、州长妻子玛丽·奥伯斯特(Mary Oberst)的特别关注,她帮助筹集了15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使之翻修成州立公园。

Source: Elkhorn Media Group

NEWS 05
弗州五岁华裔男孩遭种族欺凌引发关注

A video of a 5-year-old Chinese American boy being racially bullied by a White middle schooler in Virginia has highlighted the broader issue of anti-Asian harassment, with studies showing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race-based bullying than other groups. 

最近,一段视频显示一名五岁华裔美国男孩在弗吉尼亚州劳登县(Loudoun County)被一名白人中学生以种族性侮辱言语骚扰霸凌,引发了公众对青少年种族欺凌问题的广泛关注。视频中,受害儿童蜷缩在家门廊,用毯子遮住脸部,而施暴者则不断使用诸如”ching chong”等种族歧视性词汇,并嘲笑其文化背景。据男孩的父母所述,他们是在另一位家长的通知下才得知此事,表示非常心碎。美国心理学协会与亚裔美国心理学协会2012年的研究显示,17%的亚裔美国学生报告曾遭受欺凌。更引人注目的是,亚裔美国人因种族原因遭受欺凌的比例(11.1%)远高于白人(2.8%)、黑人(7.1%)和拉丁裔(6.2%)。劳登县公立学校区表示已提供咨询服务和调解,但因事件发生在校外且在周末,他们能采取的措施有限。受害者家庭正考虑采取法律行动,并希望倡导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

Source: AsAmNews

NEWS 06
亚裔美国人独立出版自制杂志的兴起与演变

From homemade publications like Gidra in the 1970s to modern magazines like Slant’d, Asian American zines have evolved as powerful tools for cultural expression, providing spaces where creators can explore their identities through handcrafted, self-published works that prioritize authenticity over mass appeal. 

亚裔美国人”自制杂志”(Zine)作为一种自主出版、充满创意的媒介,已成为展现亚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和社区声音的重要平台。这些小型自制杂志通常只需一张纸、三次折叠和一次裁剪即可创作出八页内容,体现的是热情而非利润。如今,全美各地的自制杂志展会蓬勃发展,吸引了数百名参展商,并有超过300家图书馆收藏这些独立出版物,见证了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表达方式的复兴。亚裔美国人自制杂志的历史可追溯至1970年代。五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学生创办了《吉德拉》(Gidra),自称是”亚裔美国人运动的声音”。该杂志涵盖了从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禁的历史到草根学生联盟的兴起等多元内容,为亚裔创作者铺平了道路。随后出现的《巨型机器人》(Giant Robot)杂志在90年代扩大了影响力,不仅面向亚裔美国人,还向所有对亚洲文化感兴趣的人开放。在数字时代,《香蕉》(Banana)和《斜眼》(Slant’d)等杂志继续通过印刷媒介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抵抗形式,珍视实体接触和面对面交流的价值。

Source: Radii

NEWS 07
华裔导演处女作展现移民生活情感力量

Constance Tsang’s Cannes-premiered debut “Blue Sun Palace” explores immigrant life in Flushing through a romance tragically cut short, following how a handyman and a massage worker navigate grief in their adopted homeland. 

华裔美国导演曾佩裕(Constance Tsang)的电影处女作《蓝色太阳宫》(Blue Sun Palace)于2024年戛纳首映,该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纽约法拉盛的华人移民故事,影片分为两部分,前半小时呈现了一段理想化的浪漫爱情,随后因一场悲剧戛然而止。曾的电影风格不仅呼应了王家卫和蔡明亮等亚洲导演的特点,还展现了纽约法拉盛这一”家外之家”的独特魅力。她将镜头专注于城市中的华人社区,描绘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间,在这里,每个地方的意义都处于不断变化中,牵动着角色脆弱的自我认同。尽管结尾稍显晦涩,但这个关于人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重新拾起破碎生活的故事仍然情感完整而有力量。

Source: JoySauce

NEWS 08
创意企业家分享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作

Weiling Pan, a Chinese-American creative entrepreneur, has been featured in Bold Journey, where she shares her journey of blending cultural heritage with modern design. Pan discusses her inspirations, challeng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ity in her work. 

美籍华裔创意企业家潘蔚玲(音译,Weiling Pan)近日在《Bold Journey》杂志接受专访,分享了她将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创业历程。她谈到自己的灵感来源、创业挑战,以及在作品中坚持真实表达的重要性。她强调讲故事在与观众建立联系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人们在创新的同时,拥抱自己的文化根源。通过她的创作与事业,潘希望能促进跨文化理解,并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求热爱、忠于初心。潘蔚玲善于将数字媒介与传统技艺融合,采用拼贴、插画及沉浸式视觉语言,探索身份、记忆与人际连接等主题。她的艺术以叙事为核心,例如她的BFA系列作品中,一个机器人角色穿梭于不同景观之中,象征着她在异乡生活中的适应与坚韧。她总结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品质:韧性、适应力与讲故事的能力。从克服语言障碍到不断转型,她强调坚持与探索的价值。通过她的艺术,潘蔚玲鼓励观众正视自身经历,并以创意作为连接世界、表达自我的途径。她的作品不仅美感独特,也引发文化对话与深层共鸣。她即将在2026年于IMUR画廊举办个展,延续这一主题,并在艺术形式上更进一步,呈现更具深度与层次的视觉叙述。

Source: Bold Journal

NEWS 09
AI创业者成为全球最年轻女性白手起家亿万富豪

A 30-year-old AI startup founder, Lucy Guo, has dethroned Taylor Swift to become the world’s youngest self-made woman billionaire with a net worth of $1.25 billion from her 5% stake in Scale AI, which she co-founded in 2016 but left in 2018. 

根据最近的福布斯报道,30岁的Scale AI联合创始人郭露西(Lucy Guo)已经超越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豪。郭的净资产估计为12.5亿美元,主要来源于她在Scale AI公司约5%的股份,该公司最近估值已达250亿美元。郭露西是一位华裔美国人,在旧金山长大,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但于2014年辍学加入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蒂尔奖学金计划。随后她曾在Facebook和Snapchat工作,并于2016年与当时19岁的汪滔(Alexandr Wang)共同创立了Scale AI。郭在2018年离开了Scale AI,创立了Backend Capital风险投资公司,并在2022年推出了Passes,这是一个帮与OnlyFans竞争的订阅、直播平台。

Source: SF Chronicle

NEWS 10
华裔艺术家洪娴回顾展揭示其跨文化艺术成就

Chinese American artist Hung Hsien’s first retrospective “Between Worlds” at Asia Society Texas showcases her groundbreaking fu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with abstract expressionism, highlighting her journey from studying under the last imperial court painter to developing her unique artistic voice. 

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Asia Society Texas)正在举办华裔艺术家洪娴(Hung Hsien,社交场合使用英文名Margaret Chang)的首次回顾展”两个世界之间”(Between Worlds),展览于2024年4月16日开幕,将持续至9月21日,明年将在香港亚洲协会展出。1933年出生于扬州的洪娴,在台湾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同时跟随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儒大师私下学习传统绘画。随后,她赴美国西北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芝加哥期间接触了抽象表现主义。1984年,她与建筑师丈夫从香港移居休斯顿。洪娴独特的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流动形式,她的作品特点是自然景观中的梦幻形态,精致线条与大胆墨点的交织,以及对留白空间的巧妙运用。洪娴强调:”我从心中作画,与外界无关。”她的创作过程被描述为一种”气”的直接流动,是心灵之源的表达。此次回顾展还将在今年夏季发布随附的论文集,使这位独特艺术家的贡献得以广泛传播。

Source: HoustoniaAsian Society

题图作品介绍

洪娴作品《海石》(1970年,纸上水墨彩绘,86 x 43 英寸),该主题画作的力量源于丰富的色彩、富有节奏感的笔触,以及构图在形与空之间推拉所散发出的“内在光芒”。在溥心瑜亲王多年的悉心指导下不断磨练,让她拥有了突破传统水墨画局限的技艺和自信。这幅画作呼应着洪娴的家乡扬州17世纪的画家石涛的抽象山水画,与20世纪美国现代艺术家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和马克·托比(Mark Tobey)有着某种关联。

Source: msutherland